传媒聚焦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团队“主动冷却”路基技术获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

  •   由程国栋、赖远明两位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团队,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发扬“牦牛”精神,经过多年的探索攻关,他们创立的“主动冷却”路基理论与技术,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相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使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冻土区“跑得最快”的铁路。近日,荣获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环境保护堪称青藏铁路三大世界级难题。世界上在冻土区修筑铁路已有百年历史,但因难度大,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当时老一代的冻土学家周幼吾、程国栋、童伯良等就下定决心,立志要发扬牦牛精神、扎根西部、立足高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高寒大地上。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团队“主动冷却”路基技术获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

      保持冻土不融化,是青藏铁路的关键点。程国栋院士提出了“主动冷却”新思路。但主动冷却路基如何修建,这在国内外冻土工程学研究中仍属空白。没有先例、更没有规范,一切都得边实验、边创新、边应用。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赖远明:“在青藏铁路线上我们主要做了一个是程院士提出的主动冷却路基的思想,使得原来的设计是从保护冻土,还要消除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比如块石路基的粒径,还有路基的机理、结构现场做实验,然后在野外台站4600米的地方做高速公路的试验段,这是世界第一。”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团队“主动冷却”路基技术获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

      最终,青藏铁路首次在世界上采用了这一整套“冷却路基”的方法,攻克了气候变暖条件下,在冻土区筑路的世界性难题。2006年7月1号,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实现了全线试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全球穿越多年冻土地带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条铁路处于多年冻土区的线路就长达550公里。正式运营十多年来,路基稳定,列车时速达到100公里,创造了世界冻土区铁路的最高时速。这个被称作“一项难以置信的事业”的工程,被《自然》杂志称为“工程奇迹”。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团队“主动冷却”路基技术获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

      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冻土与寒区工程专门的研究团队,每个学术带头人的研究方向下面都有一批年轻的、优秀的骨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除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路基及寒区隧道问题,团队还解决了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中俄原油管道、哈大高铁等我国寒区重大工程的相关科技问题。目前,团队整体的研究水平及影响力都处于国际冻土工程研究的前列。

      团队第三代研究人员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副主任温智研究员:“我们得的是团队奖,在这个团队里有知识的传承、科学认识的传承,还有精神的传承。”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团队“主动冷却”路基技术获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

      青藏铁路承接了几代人的梦想与心血,为了解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问题,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像牦牛一样坚持在条件极为恶劣的高原环境里做科研。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研究员对这种“牦牛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你选择了这个专业,选择了这份寂寞和吃苦的精神,你就得上去干这个活。为国家做这件事,大家都无怨无悔。在我们自己看来也没什么,缺氧归缺氧、头疼归头疼,活还得干。牦牛精神就是为国家做奉献,这是我们这一辈人应该做的事情。”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