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聚焦

【光明网】陈凯华、马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持续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可以说,形成开放创新生态是新形势下释放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潜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撑国家外交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增强我国引领信息、技术、知识和人才等全球流动的能力,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实现共同发展。

    一、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多元开放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有关国家建立了十大创新对话机制,与非洲、东盟、拉美等建立了七大科技伙伴计划。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统筹谋划布局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区域层面不断加强国际创新平台条件建设和国际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主动设置全球性科技创新议题,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清洁能源等全球创新治理,已参与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已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我国主导发起的国际科技组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科技组织担任高级职务的中国专家学者超过1200人。试点设立了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鼓励各国科学家围绕重大问题共同开展研究,提升应对全人类问题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挑战重重,尚未形成全球开放创新生态。目前,我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缺乏全面的规划和统筹协调,导致区域间存在无序竞争,资源配置重复且效益低,合作方案和成果不能有效应用到本土的发展需求上。科技创新相关人才、器材、数据等出入境流程相对繁琐,审批周期长、流程复杂,阻碍了创新要素便捷流动。我国主导发起的国际科技组织在众多国际科技组织中缺乏话语权。此外,我国在发起全球科技议程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力方面也表现地较弱,亟待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推动创新要素全球流动,增进互信、凝聚共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二、进一步推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建设

    科学研究范式深刻变革,数字化和绿色发展双重转型,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均对国际合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构建开放创新生态需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有机配置,推进与各个国家创新生态的开放链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一是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以战略坚定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快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为全球发展贡献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公共产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努力开拓创新模式,塑造新业态。

    二是推动构建合作开放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等全球战略框架下,遴选解决全球共同挑战的共性科学问题,协同设计、协同研究、协同推广,以开放姿态发起中国科技合作旗舰计划,开展多层次、多主体国际科技合作。

    三是不断完善多双边科技合作机制,推动与各国发展战略、区域和国际发展议程高效对接。按照“需求差异化”“领域差异化”“方式差异化”原则,实施“一国一策”的精准化科技合作战略,发掘合作新潜力。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关系等。

    培育要素顺畅流动良好环境,促进科技人才交流合作。一是完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形成多层联动、功能互补的科技人才国际化资助体系,统筹推进国家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人才、项目、产业等各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创新政策、法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推动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和精准匹配。开发符合国际评审与管理要求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科技管理部门国际事务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管理队伍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加大出国人员资助力度,在国外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生活、子女教育等提供支撑。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科技园区等平台,吸引优秀人才来华工作,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科技开放合作格局,有效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三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人才发展机制。接轨国际规则,为人才引进、培养、发挥作用与顺畅有序流动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用人单位主体、社会协同、法治保障、制度支撑的新格局。优化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构建覆盖海外人才各个发展阶段的杰出人才资助体系。

    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加强民间科技合作。一是积极参与并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大科学工程。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及面向全球共同挑战议题,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布局,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引进顶尖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增强凝聚国际共识和合作创新能力。

    二是健全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布局事关核心技术的创新网络,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和联盟建设,按照国际规则和惯例参与海外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中心建设。提升民间投资机构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参与度,尤其是面向具有高科技投资偏好的投资机构。

    三是拓宽我国科学家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渠道。加速推进由我国主导的国际科技组织建设,支持科学家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支持我国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的科学家加入国际组织参加国际会议、担任国际科技期刊编委等。提高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国际规则研究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2023-09-22  

    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www/xueshu/2023-09/22/content_36849638.htm

    责编 : 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