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论》课程组织开展校园地震突发事件桌面应急演练

  •   2022年11月19日,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论》的在线课堂上,为系统应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论》课程学习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检验和提升同学们实际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的能力,课程主讲教师黄钧教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地震突发事件桌面应急演练。本次桌面推演模拟在北京地区突发中等强度地震的情况下,检验师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本次演习邀请到原国家地震局地震救援训练中心教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白鹏飞老师作为特聘指导老师,对演练全过程指导和评价。

      地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为保障演练有序规范进行,由同学组织的演练导演组首先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并参考在京相关高校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地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为演练脚本,进一步强化演练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程序,提高学校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及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演练的流畅性和合理性,提高全体参演人员应急协同处置能力等核心目标,全体同学在导演组的组织下预先进行了两场彩排和集中讨论。研讨过程中所有同学围绕着应急预案和演练流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针对推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了逐项讨论,使得应急预案和演练流程更加实际和可操作,为顺利开展正式演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编制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地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草稿)

    正式演练前的集中讨论

      经过近三周时间的准备,11月19日下午,紧张刺激的桌面推演正式拉开帷幕。按照演练脚本和前期分工,应急课堂上的51位同学除导演组、演练评价组外分成9个组,分别扮演应急办公室、人员疏散安置组、抢险救灾组、信息发布组、治安维稳组、生命线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医疗防疫组和资金保障组的角色。针对提前设计的七个应急场景:突发地震、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人员疏散和清点、人员搜救及救治、生命线工程抢修、构筑物受损情况评估和恢复校园正常秩序,依次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演练正在进行中


    组织人员疏散图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推演,全体参演人员相互配合,演练顺利完成校区全体人员有序疏散和清点,被困人员营救,恢复校园正常秩序等既定目标,桌面推演阶段结束后,评价组同学结合提前编制的应急演练评分表对本次桌面应急演练效果进行了专业评价,撰写应急演练评估报告。评价组认为本场演练是同学们共同完成的一次成功的突发地震桌面应急演练。此次针对校园地震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设计和实操,检验了师生的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及协调联动能力。演练前同学们修编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地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宣贯了应急管理理论和实战方法。本场应急演练达到了预演反哺预案设计、以演代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等预期目标,为今后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减轻突发地震灾害和次生、衍生灾害,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评价组还分析了演练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应急演练评分表

      最后,两位指导老师对本次桌面应急演练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黄钧首先对大家在演练中的整体表现表示十分肯定。同学们克服疫情影响,以线上方式圆满完成资料搜集、情景分析、预案编制、脚本设计、演练彩排、正式演练、演练评价等应急演练完整的全过程。他认为本次演练同学们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情景分析、预案编制基本方法和要求等教学内容非常好的应用到演练的全过程中,实现了本次应急演练与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全程观看完本次应急演练后,白鹏飞认为同学们的表现很专业。本次演练是在三级地震应急响应的背景下开展的,背景选择恰当,演练难度对于本门课程比较适中。同学们虽然没有实际突发事件应急的经验,但是情景设计已经非常符合实际。本次演练中每个情节的描述都非常完善,同学配合默契,演练脚本到位,演练后评价组的评价细致。同时白鹏飞也对后续人员疏散部分进行了更加细致优化的改进建议。

      据悉,本次桌面地震应急演练,旨在使全体学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有助于在地震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培养了师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本次演练中,同学们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危机管理意识,夯实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功底,提高了同学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防范能力,为未来能够快速、准确和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责编 :韩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