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国科大探索开设新型“大学写作”课程

  • 鉴于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忽视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训练,致使很多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他人和清晰表达自己,我校副校长席南华院士去年暑期就要求人文学院,认真调研国内外大学写作课开设情况并拿出我校面向本科生开设写作课的方案。

    人文学院安排王楠和赵超两位老师进行调研工作。他们利用整个暑假对美国8所常青藤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国内若干一流大学写作课开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发现国内大学写作课多是应用文写作技巧课程,而美国大学写作课则更注重批判性阅读和说理性写作。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学院多位老师反复讨论并报请席南华副校长同意,形成了我校“大学写作”课程开设方案。这个方案借鉴美国一流大学本科生写作课经验,将教学目的定位为拓展学生人文视野、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写作能力而不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讲授,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尝试。

    人文学院是这门课程的牵头单位。来自人文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18位学者担任授课教师,他们分别具有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理学等专业背景。在本门课程召集人李斌副教授的主持下,授课教师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丁仲礼校长等校领导曾参加集体备课会,并就如何结合我校本科生特点开设这门课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意见。

    作为一年级本科生必修课,这门课程由批判性阅读、分析论证、综合训练、科普写作、综合交流与总结5个单元构成,采取研讨班形式,以20人规模的小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们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和专业背景选择不同的讨论材料,学生则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课。这样既能保证授课质量,又尊重了人文社科领域视角的多样性与课程的趣味性。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课程还将安排国内优秀媒体撰稿人来课堂做报告。

    2015年春季学期,我校360名本科生开始了这门课程的学习。目前,课程教学已进入第二周,同学们反响良好,很多同学在课堂上表示出了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并表示很有必要通过这样一门课程的学习,来切实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责编 :于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