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专家智库】田歆:所见略同还是殊途同归

  • 该文同时发表在“光明网-时评频道”和“国家发改委中宏网-国家经济视窗 专家智库”栏目。(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近日,阿里云栖大会召开,董事局主席马云再出惊人之语,提出没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这个词将很快被淘汰,而代之以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结合的“新零售”等“五新”概念,号召企业应把握未来创新的趋势和方向;在学术界,工业工程领域知名学者、清华大学刘大成教授撰文指出:“工业4.0把制造变成了物流”,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新制造模式的升级,主要体现为全制造过程中各物流环节的创新和效率提升。

     其实,早在十年前,中科院虚拟商务团队在虚拟商务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并从双重角度开展了相当程度的探索。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因在虚拟经济、金融工程等领域的成就享誉世界,但从1981年赴美学习管理以来,特别是晚年,成思危先生一直致力于管理学的研究,即虚拟商务理论的提出和探索。2008年,经过核心团队多年研究和实践论证,他正式对外提出虚拟商务理论,组建了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虚拟商务研究室(简称“虚拟商务研究室”),指出实体经济的过程包括前交换、生产、流通、后交换四个阶段:第一步是用货币资本进行投资,将资金变成劳动力、原料、能源、设备、厂房等,再利用这些生产要素来组织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流通变成商品,商品通过交换变回资金并取得利润,整个实体经济就是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而虚拟商务则致力于实体经济全过程的虚拟化,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融合。特别是在生产和流通两个阶段,提出应该从物流的角度,实现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以及各阶段之间的综合集成和整体优化。

      自2000年起,我国知名商业期刊《信息与电脑》每年专访并报道虚拟商务研究室主任丁玉章教授在商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其中在2007年,丁玉章教授在题为《现代物流与商业发展创新》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以技术驱动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得虚实结合所创造的新商业模式成为现实,又为商业业态的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虚与实的结合,再加上物流的结合,将带来未来商业的方向”;同年,虚拟商务研究室顾问汪寿阳教授在一篇名为《第四方物流与物流模式演化研究》的论文中指出:“物流的发展开始不再局限于为传统商业提供物流支持,而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引领传统商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迎合消费者从物质到文化和精神的多样化需求,在虚实结合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新商业模式,改变整个商业形态。物流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融为一体,扮演着以物流为核心的未来商业服务平台作用,在这个平台上加载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形成基于物流的现代商业及现代服务业”,“物流在其中从支撑商业到引领商业,最后颠覆传统商业,改变商业形态”。

      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践。虚拟商务研究室基于上海海鼎公司的企业平台,按照“实体虚拟化”和“虚实结合”两个方面展开,从线下渠道出发,对“基于物流的虚实结合”已经做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成果。通过平台加载,不断提升物流运作能力,先后形成了引领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一代零售管理方案“乘法法则”和“胖总部瘦门店模型”、第二代零售管理方案“虚拟零售企业模型”,以及正在实践论证的第三代零售管理方案“零售全生态系统模型”。目前,虚拟商务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近1/3的中国零售百强以及近千家中国商业企业,如百联、万达、美宜佳、振华等知名商业集团。

      物流是商业的基础支撑力量,保障商业运转的同时,也决定了发展的临界点。商业的高速发展,必定建立在高效的物流运营能力和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基础上。科技的变革,不断催化和加速着行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对未来趋势的困惑。特别是流通业和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事关我国经济命脉安全和社会稳定。虚拟商务、“新零售”、制造物流化,都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思路,希望本文能引发业界的进一步思考,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责编 :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