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听说这门课,边写边唱边学R语言

  •   编者按:唱歌、即兴表演、R语言,这些关键词似乎很难关联到一起,而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顾立平做了这样的尝试。他教授的《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课程也获得同学们好评。提及自己的“教学艺术”,顾立平说:“我想教给同学们的,不只是一套知识体系,也不仅是一个个热点问题,而是带着充沛的热忱和热情去投入科研事业。”

      提到与《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相关的词语,似乎总令人感到一些沉闷,然而真正走进教室时,顾立平的课堂与这些关键词带来的刻板印象完全相反。

      这门课,活泼有趣,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与顾立平交流后发现,原来他是这样让一门专业课变得如此有趣……

    教学奇法:边写边唱也能学会R语言

      问及对《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这堂课印象深刻的是什么,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生王元新会告诉你:“早点好吃。”

      每次看同学们吃着他准备的早点,顾立平总是笑着说:“独胖胖不如众胖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惯?他说:“周五给同学们准备一些早点,是想到大家一早起床上课,可能有人没吃饭或者血糖低。”

      这样单纯的理由,根本上是来自顾立平对教学的热情。

      “我想传达一种充沛饱满的情感,用行动而不是喊口号,哪怕只是依靠课堂上的一些‘小小动作’,我也愿意这样去做。”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顾立平的课堂总是充满着轻松愉快的元素。

      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并不是来自顾立平早点的“贿赂”,而是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干货满满的课堂。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需要涉猎到基础理论和编程等多方面内容。

      如何将繁多的理论知识和枯燥的编程讲述得生动起来,顾立平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上课讲理论的时候,他会用思维逻辑图的形式讲解知识结构,在讲统计R语言的时候边写边唱歌。顾立平是一个表现力很强的人,在讨论社会科学调查要有知情同意的话题时,他会用一场即兴表演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在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生宋永辉看来,“上课时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的板书,然后用思维逻辑把板书中的各种研究对象全部串了起来,且很有道理。”

      同样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2021级硕士生孙昕玦也很喜欢顾立平的教学方式,“顾老师是特别有特点、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人。”

      有时候,顾立平在课堂上演示编程时也会出现“error”,但这其实是他有意为之。“带着同学们一起练习编程,也让他们看看我打错字跑不出来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觉得错了没关系,排错才是最重要的。”在编程课上,顾立平习惯一边编程一边唱歌。“我把编程视为一种很愉快的事,而不是急着要交差的任务。”

      对于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教授知识,顾立平深知这一点,他对方法的运用也非常谨慎。

      “这些方法不能取代原本的课程内容,否则本末倒置,可以偶尔有,但要立刻转回课程内容上。”正是因为顾立平充沛饱满的情感和张弛有度的教学方法,他能把书里的知识说活,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死板的教科书。

      “这门课为我打开了科学新大门,发现了一个我之前不太了解但是很有意思的领域。”通过这门课,心理学系2021级硕士生莫柳铃对自己所研究的大数据心理学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真挚科研:带着热忱投入

      凌晨,顾立平还没有休息,他在准备当天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交流所需的材料。作为深耕信息服务的研究人员,顾立平不知熬过多少次这样的夜晚。

      深入现场,接触一线科研人员,这也使得他需要直面科研人员对信息服务提出的挑战。“科研人员提出来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真是又多、又难、又麻烦。”而一线科研人员与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不畅,往往会造成对后者的误解。

      面对误解和埋怨,是保持热情继续努力,还是避重就轻,这对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考验。而顾立平恰恰就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也正是凭借着对科研和教学的热爱,他把对信息服务工作的热爱注入到《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课程中,将这门课打造得更为有趣与实用。

      在开放科学环境与数据科学时代,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具有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因此顾立平每年都要重修一遍教材。

      国内国外有很多教材、期刊论文、产业报告、政府白皮书等,其中都有涉及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的部分,顾立平则需要从这些材料中整理出课程需要的内容。如何抽丝剥茧,找到最适合同学们吸收运用的内容,是个难题。为了保证课程质量,顾立平采用“照镜子”的方法:录制上课视频,课后反复观看,从而去批评和修正自己。

      一门课去掉核心,纯粹讲授信息技术方面的数据分析或者软件设计,就失去了课程要传达的对待专业的热情,就像图书馆缺了深爱读者的图书管理员,剩下的就是空壳。“前辈们把工作经验和知识精华一代代传授下来,才有这门课程。随着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和范围扩大,其实只是方法要更新,精神还要留下。”

      在国科大的教学经验,以及在研究所和图书馆的业务经历,使得顾立平对这一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他看来,比日新月异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对这一领域的热爱。

      “我想教给同学们的,不只是一套知识体系,也不仅是一个个热点问题,而是带着充沛的热忱和热情去投入科研事业。”

      在课堂上,顾立平会花一些时间介绍学科发展历史和工作感悟,去传递那份他对于专业的充沛感情。

      “我觉得,收获知识在某种层面上还算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从顾老师那里学到一些做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当问及在这门课程中最大的收获时,孙昕玦说。

    与时俱进:交流不止在课堂

      润物细无声,是教学相长的最好状态,而对话是人与人交流的最直接方式。

      每次上课,顾立平都不放过任何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顾老师把我们当成可以真诚相待的人,每次交流都能感觉到他在认认真真地跟我们对话。”孙昕玦感慨道。

      由于每周只有一次线下课程,与学生们面对面的时间并不多,顾立平还会通过线上平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他会给同学们发一些文档,包括他自己对于问卷访谈、做研究、信息用户服务和图书馆的未来的看法。“顾老师通过文字的形式与我们真诚对话,从中我也能收获很多。”这种对话和沟通的方式使孙昕玦受益良多。

      为了使同学们掌握使用统计软件和文献检索的技巧,顾立平自己录制了课程视频并制作成一个个短视频,同学们如果忘记某个部分的操作,再看一次视频,跟着做一次就回想起来了。

      想要真正掌握理论,就需要阅读原文。虽然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是双语教学,但对于同学们而言,阅读英文原文还略有困难。顾立平自己有英语同声传译、英德语互译和中日语互译的能力。为了使同学们体会到阅读原文的魅力,顾立平会给同学们分享自己读经典的过程,并在课堂上现场演示自己的阅读方法。

      “顾立平老师讲课非常注重与学生互动,在交流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宋永辉提到。

      在课堂以外,顾立平也没有停止和同学们的交流。有一次他在玉泉路校区洽公,一位曾上过《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课的同学认出了他,当时这名同学正在准备一场重要的面试。“她一直说自己很紧张,我就建议她把面试官当成信息用户,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服务,才设置这个岗位,然后去试着把自己描述成那个非你不可的人。”顾立平本意是为了缓解同学紧张的情绪。“那次面试她没成功,但是后来她说隔两天去别的单位面试,用这个方法就被录取了。”顾立平笑着说。

      这件事也刚好印证了他在课程介绍中写到的:“本课程能够使得硕士研究生们在未来职场和科研工作中具备相对竞争优势。”

    顾立平课程视频(部分)

      截至目前,顾立平录制并分享的视频近600份,他的教学视频也受到了其他学者的关注:在一次国际数据大会上,一位并未在线下上过顾立平课程的学者指出了他视频中的一处问题,会后他便立刻进行了确认。这种线上课程公开,也使得他能够通过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渠道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教学。

      每年都在更新内容的《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就像可以永远航行的“忒修斯之船”,在时代的浪潮中,顾立平从不畏惧变革,他以专业和情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年又一年的精彩课堂。

      也正是在顾立平的充沛情感与专业教学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新生在师兄师姐的口耳相传中,走进了《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的教室,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离不开顾立平对于为人师的深入思考,正如在谈起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时,他的回答是:“一位真正的师傅,他当然不想有任何人超越他,但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被超越,如果不得不被超越的话,似乎还是自己带出来的学生超越自己比较合适。所以,应该时时刻刻留意和思考,怎么培养人才。”

    责编 :贺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