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从专业核心课《保护生物学》透视国科大的教与学

  • “残忍吗?

    如果我不是人类,

    而是一头蓝鲸。

    你还能感受到我的绝望吗?”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动画

      这是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的,保护濒危生物H5动画《自白》中的一段话。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红色目录显示: 1996至2017年,全球受威胁的动物接近1.3万。除746种已灭绝动物外,濒危动物占到32%,极度濒危动物多达2783种,而34种“野外灭绝”的动物,距离彻底灭绝仅一步之遥。


    IUCN官网

    部分濒危野生动物名单

    濒危野生动物们的生存现状如何?

    人类如何挽救那些濒危物种?

      让我们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保护生物学》的课堂,一探由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作为首席教师,主讲教师魏辅文院士、博士生导师李义明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覃海宁研究员、李迪强研究员组成的授课教师团队,如何用3种授课方式深入浅出地讲授保护生物学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国科大在2018-2019秋季学期开设了专业核心课《保护生物学》,这是一门具有理论生物、应用生物、环境管理和社会人文等多重性质的实践性学科。选课学生来自生物学和非生物学领域的十多个专业,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堂。

      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石秀东(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谈及选课缘由时说 ,“我的本科专业为植物学,初选这门课时心里有点忐忑,因为对这个领域不了解,几乎是零基础”。但这门课强大的教师队伍、多样的授课方式、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师生互动模式,让他很快进入状态并获益匪浅。

      《保护生物学》共计60学时,由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作为首席教师,主讲教师魏辅文院士、博士生导师李义明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覃海宁研究员、李迪强研究员组成,他们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在国科大也有多年授课经验。


    蒋志刚

      课程采用课堂讲授、问题讨论、野外实习等三种授课方式。课堂上,老师们结合各自的研究案例,运用逻辑严谨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授保护生物学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老师们会从一些趣味性强的小问题和关注性高的物种,引出与保护生物学有关的重要概念和社会热点。例如,蒋志刚从“哪些动物能从镜子中认出自己?”讲起,逐渐引出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都普遍关注的动物意识、动物权利和生命伦理,进而提出环境资源立法与人类自身发展如何协调的途径。

      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康生萍(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选课时没有丝毫犹豫,她对《保护生物学》有极大的兴趣,早在选课之前,她曾加入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公园科学考察队,在可可西里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课堂上,魏辅文院士以其多年研究大熊猫的经历为例,讲授了保护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保护遗传学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方法,让她深受启发。康生萍说:“魏辅文院士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大熊猫粪便采样的方法,对我以后的研究有借鉴价值。”

    康生萍(左起第九位)参加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公园科学考察队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哪些服务?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和机制是什么?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手段?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哪些社会性、文化性困惑?”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老师们的讲课中找到答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保护生物学》这门课的最大特色还在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蒋志刚在课堂上会布置六组开放式问题,例如,“动物有权利吗?如果动物没有权利,我们对它们有责任?如果我们对动物有责任,那是什么责任?”“素食能满足人的营养吗?为什么可以吃植物?人的意愿应当尊重吗?”“你赞成用活体动物作药学、生理学、心理学实验吗?”等。课后,学生们自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讨论、生成最终结论,然后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用PPT做汇报和答辩,由老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评分。

    小组汇报

      石秀东和康生萍在同一个组,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图文资料,把猫和老鼠进行对比,讨论为什么大众喜爱猫却讨厌老鼠?而老鼠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文学价值、医疗贡献、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物种。同时,也会讨论如果只是因人们的喜好而对物种进行保护,可能反而会起负面影响,如美国鹿与狼平衡的故事、极端爱狗人士等。

    小组PPT内容展示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讨论激烈,是一次灵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这种开放式授课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报告制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们对课堂上了解到的概念和理论有更加直观的认知,蒋志刚带领大家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又名: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实习。麋鹿苑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和科普教育基地,同学们兴奋地说:“我们不仅庆幸与神秘的麋鹿零距离接触,还随时可能遇到孔雀、各种水鸟,那一长排为灭绝物种而建的墓碑都让我们感慨良多。”

    同学们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参观实习后合影

      在电影《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中,老虎谢利·可汗因为被人类的“红色之花”所伤,誓死要铲除由狼群养大的人类男孩毛克利,让他永远消失在森林中。谁都不知道“红色之花”是什么,只知道那是为人类独有的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在和老虎的殊死搏斗中, 毛克利为了保护狼群和其他动物,从人类居住的地方偷来了“红色的花”,让老虎命丧“花海”。“红色之花”其实就是火,影片生动地向观众展示出:火的使用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中迈向文明的第一步,是人类从动物界最终分化出来的标志之一。

    《奇幻森林》电影海报

      或许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个话题有所耳闻,但尚未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如此之紧密。正如同学们所言,“我们学到了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甚至是看待生命的角度和态度,无论我们从事什么专业,都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我们期望人类与生活在蓝色星球上的其他生命能和谐共处,并愿意为之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