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黄宏文出版植物引种收集与迁地保育管理专著

  •   植物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资源宝库,是维系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植物引种驯化已有千百年历史,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在促进农业发展、经济社会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植物园是专门从事野生植物收集、栽培驯化、科学研究和保护利用的研究机构,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关产业发展的植物源头资源保障库,也是国家宏观决策及公众教育的重要试验、示范和开放场所。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黄宏文主编的《植物迁地保育原理与实践》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首次系统归纳了植物迁地保护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梳理了近代500年来植物园的历史传承和我国植物园的使命与基本任务,阐述了植物引种收集、迁地保育及其监测管理规范、遗传管理策略,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进展和指南以及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的典型案例,是我国植物园植物引种收集和迁地保育管理、迁地居群遗传和野外回归的重要参考书。

    主要内容简介

       国际现代植物园有约500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我国植物园仅有130多年的历史,大规模建设仅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能力建设、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和资源发掘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于高山之巅、沙漠之腹、雨林之丛、冰雪之下广集世界奇花异卉,迁地收集保存了大量中国本土植物资源,在我国乃至全球植物迁地保护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已发展成为国际植物园界的重要力量。

      植物园是植物引种驯化与迁地保护的重要机构,制定一个长期持续的收集策略或规范,进行有目的的迁地收集管理是植物园长期积累植物资源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活植物登录管理和信息记录不足、缺乏植物引种收集和迁地保育管理规范,制约了引种驯化和迁地栽培植物的科学价值。本书归纳整理了植物引种收集策略,迁地保育植物维护与监测、信息记录与数据管理规范,旨在推进我国植物引种和迁地保护,提升植物园管理水平和保护效率。

      植物园是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最主要的场所,全球植物园保存了约30%的稀有濒危植物,我国植物园引种保存了我国约40%的濒危植物。但是植物园普遍存在种源信息和谱系记录不清、遗传混杂和盲目定植等问题。在迁地保育管理中应重视植物的遗传管理,避免迁地保育植物遗传多样性丧失、近交与杂交、遗传适应性变异、突变积累等遗传风险,保持稀有濒危植物种子和种苗的纯正性和适合度,保持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注重遗传漂变、选择和有害突变累积,增强居群健康度。

      开展植物调查和采集,进行科学研究并积极开展濒危物种回归自然及其管理工作是植物园使命的延展。近500年来,特别是最近50年,植物园活植物收集逐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生物多样性丧失日趋严重的全球背景下,迫切需要植物园发展各种栖息地恢复技术,加强植物群落、居群和物种保护的主动管理。植物园可与自然保护区合作,将退化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物种回归或异地保存的主要场所,实施物种恢复计划,开展植物繁殖、回归、物种补充和迁移,以及破损或退化栖息地的恢复,争取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利用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主要看点

    植物引种驯化促进了粮食产量和人口增长,甚至促成了“康乾盛世”

    现代植物园的起源、发展脉络与功能变迁

    现代保护理念转变的4个主要阶段

    植物迁地保护的4个发展阶段

    植物迁地保护的规范与管理

    居群遗传学原理与迁地居群遗传风险及管理

    迁地保育植物的回归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