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四川省虎耳草属山羊臭组具芽亚组(虎耳草科)内发现一新种

  •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学科组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发现虎耳草属内一个新种,命名为绿瓣虎耳草(Saxifraga viridipetala Z-X. Zhang & Gornall),模式标本采集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小黑箐乡。学科组高庆波副研究员等人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Phytotaxa”期刊上。 

      绿瓣虎耳草,多年生草本,高5-26厘米,丛生。茎多分枝,基部和中间被棕色或白色的腺柔毛(长约1毫米),上部具短腺毛。下部茎生叶逐渐减少,常呈鳞片状,无梗,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叶腋间具芽。中部茎生叶通常密集呈莲座状,无梗;叶片狭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7-29毫米,宽2-9毫米,基部楔形,先端急尖,腹面被糙伏毛,背面无毛并且在干燥时有闪亮的银色条纹,叶缘全缘,具软骨质腺睫毛。上部的茎生叶逐渐减少,呈狭椭圆形,长5-20毫米,宽0.5-5毫米。聚伞花序通常为伞房状,长5-25毫米,具2-8花;花梗长2-20毫米,被短腺毛。萼片直立到展开,卵形到三角形,长2-4毫米,宽1-2毫米,背面被腺毛,腹面和边缘无毛;3-7脉于先端汇合,先端急尖。花瓣浅绿色,狭椭圆形,除尖端外其余部分均具紫色斑纹,且彼此分离,长2-5毫米,宽1-2毫米,3-7脉,具2-4痂体,基部狭缩成爪,长约1毫米,先端稍钝或急尖。雄蕊10,长约4毫米,花丝线形,花药浅粉红色。子房近上位,卵球形,长2-3.5毫米,近缘有绿色或黄绿色的蜜腺盘包围;花柱2,长约1.5-3毫米。花期9-10月。 

      通过对绿瓣虎耳草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隶属于虎耳草属山羊臭组具芽亚组齿叶系,且在形态上与芽生虎耳草最接近。但二者又有不同,相比于绿瓣虎耳草,芽生虎耳草的花瓣是连续的且呈白色,通常只是一半具有黄色、绿色或紫色斑纹,且当从上方观察时,花瓣常会掩盖萼片;围绕在子房基部的蜜腺组织不会分化成为一个圆盘状。因此,我们认为二者在花形态的差异足以将研究的这个类群定义为一个新种而不是芽生虎耳草种内的一个变异来处理。 

      此外,基于叶绿体片段trnL-F和核基因ITS片段的数据结果表明绿瓣虎耳草的系统发育位置位于具芽亚组,并且是芽生虎耳草的姊妹类群,这与形态学结果相一致。 

      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绿瓣虎耳草仅存在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且与芽生虎耳草同域分布。常生长于海拔约2300米的林中空地和林缘中的石隙、悬崖或野外。 

    绿瓣虎耳草(Saxifraga viridipetala Z-X. Zhang & Gornall)野外生活照

    绿瓣虎耳草(Saxifraga viridipetala Z-X. Zhang & Gornall)线条图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