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人物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3届博士毕业生刘美:胸怀热忱,突破创新

  • 题记:五年时光,倏忽而逝,转眼间又到了毕业的十字路口。二十一载的学生时代,在穿上学士服的时刻画上了句号。

    科研启蒙

    2018年夏天,我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初入校门,我就被优美的环境和静谧的氛围所打动。气势恢宏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教学楼、现代整洁的单人间宿舍。映入眼帘的一切事物都告诉我,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开启学习模式之后,我发现最初对国科大感觉是正确的。在这里,我有机会听取各种各样的名家讲座。很多主讲人都是教科书上才能见到的前辈,坐在台下,有一种“学术追星”的感觉。为我们讲授专业课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所,他们不远千里赶来为我们授课。但路途的辛苦并不能阻挡老师们授课的热情,面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们都会仔细思考,并与学生充分讨论。这种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和求实钻研的学习氛围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各位老师也从各种角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对科学的认识。

    2-雁栖湖校区的同学合影.jpg

    雁栖湖的班级生活是充实而丰富多彩的。虽然同学们来自不同研究所,也有着迥然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我们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级“活跃分子”的组织下,几乎所有同学都参加了各种校、院和班级活动;班级同学还自发成立专业课和英语学习小组,互相分享资源,解答疑问。期末复习期间,我们也互相帮助和鼓励,一起奋战至凌晨;班级考评前,班委会加班加点地准备答辩材料。最终,我们荣获“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以及班级考评连续两学期第一,班级全体成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优秀的定义,也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完成了我的科研启蒙,收获良多。我认为这都得益于“科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它一直引导我们尊重科学、自由探索。

    回归现实

    结束了集中教学,我收拾行囊,回到研究所开启真正的科研生活。这几年,我对国科大有了全新的感受。研究所的工作节奏很快,大家都针对现实的科学问题开展工作,研究生们也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模式处理每一件事务,这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在紧凑的科研氛围中,我懵懵懂懂的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博士期间,我主要关注人体样品中新污染物与疾病的关联关系。现实中,人体样本中的新污染物往往处于痕量和超痕量的水平。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实验内容,实践起来确是如此艰难。为了达到最好的测试条件,我需要不断调整实验步骤,不断调试仪器参数,直至深夜。此外,大的样本量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特点,一项完整的科研工作,同一实验操作可能需要重复上万次,甚至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项目结束,这些动作已成为了肌肉记忆。撰写论文和报告的过程中,也经常因为找不到思路和合适的文献而倍感压力。2022年底,疫情肆虐,为了顺利完成毕业内容,我除了抓紧实验和数据处理之外,选择在办公室居住了整整两周。我也因此侥幸躲过了病毒的侵犯,按时完成了毕业论文。

    5-处理实验数据.jpg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博士导师张庆华研究员。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张老师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都能准确把脉科学前沿并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当仪器使用出现问题,张老师尽最大努力为我协调资源,制定解决方案。张老师经常给我分享领域内最新的观点和最前沿的文献,并引导我学习和借鉴。此外,张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我在干中学,在事上炼,通过真正的科研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张庆华老师课题组也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正能量的大家庭,能够顺利走到现在,离不开每位成员的帮助和支持。这五年,因为大家的陪伴,我的博士生活才充满温暖。

    6-与张庆华老师的合影.jpg

    调剂生活

    相较于其他同学,我并没有广泛的爱好。面对科研的压力,学生工作就成了我调剂生活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从集中教学阶段开始,我就选择了在学生会锻炼自己。为了平衡好学业和学生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在两节课程的间隙处理学生工作,而在课程结束后尽快完成相关作业。不知不觉间,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反而都提高了。学生工作促使我做事更加用心。因为,每一项活动都不能出现纰漏。这种高度关注一件事情的习惯,也提升了我的专注力。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有了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团队合作的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更深刻的意识到,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科研工作更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将工作扎实推进。

    8-课题组合影.jpg

    毕业前夕,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组织的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会议期间,国科大党委副书记金德鹏教授寄语国科大学子:“立足科学,全面发展”。我想,金书记的话充分诠释了我在国科大五年以及未来的追求目标。国科大的教育给了我科学的思维,让我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同时也教导我,要尽可能在各个方面积极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砥砺前行

    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奋鞭策马。博士毕业后,我有幸能够延续之前的工作,但我深知,未来依然有很多硬仗要打。面对未知的事物,我能够做的,就是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1-刘美个人照片.jpg


    个人简介:

    刘美,河北承德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级直博生,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助理“双清计划”(第一批)。所学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新污染物人体暴露与疾病的环境健康效应。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共发表8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篇,两篇论文发表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曾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会主席等职务,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中国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级奖学金特别奖等奖励荣誉。

    责编 : 贺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