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人物

付圣:这位博士毕业生,在追“光”

  •   编者按:五年时间,他深入挖掘,在追逐光伏领域里,一步步走进钙钛矿内部。“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是他的科研坚守,也是其自身最贴切的注脚。回首来时路,鲜花伴荆棘,欢声随泪影。本期,跟随国晓薇一起,看国科大2022届博士毕业生付圣(培养单位: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读博生涯淬炼出的真切感悟。

      毕业季,千般思绪涌上心头。一年国科大集中教学生活,细品“博学笃志,格物明德”;四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追逐光伏之旅,学习“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科研坚守。五年里,从陌生到熟悉,我一步一步走进钙钛矿内部,它也变成我生活的“挚友”。

      品味了春华秋实到夏雨冬雪的更替,学会了表面现象到背后物理化学性质的思考,也体会了汗水挥洒的快感,正如我研究的高效稳定钙钛矿ABX3结构一样,五年的生活可以总结为“三份苦和一份甜,围绕着一份成长”搭建成的追光之旅。

    付圣

      一直行走在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之路上,我猛然发现读博生涯已画上句号。从“黑夜”到触摸“梦”,未待羽翼丰盈便已是远方。即将远航的我,想用这几年的浅薄思考做结,与君共勉。

      定位“远方”,珍惜“自由”

      国科大的研究生是两段式培养。第一年是雁栖湖校区集中教学时间。

      深刻记得2017年9月去北京前导师的叮嘱:“在北京好好玩,好好学习,好好安排时间。”我很有幸遇到我的博士生导师方俊锋研究员。从科研到生活,每次交流都醍醐灌顶,拨开迷雾,让我明白了“远方”的必需品。在雁栖湖校区集中教学期间,我也更加坚定了追求高效稳定钙钛矿研究的科研之路。

      在这期间,我也更加明白了方老师“好好安排时间”的用意:主动追踪钙钛矿领域的文献报道,怀着“朝圣”心理去阅读领域文章,读完后思考文章的创意和思路,并且尝试设计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这样的时间安排,我养成了每天阅读文章的习惯,日积月累。

    付圣在实验室

      文献阅读和理论知识,是我们科学问题分析的参考。

      我个人经验是首先阅读博士论文,了解领域和专业词汇。然后阅读大佬综述,深入了解领域问题、标杆性工作和领域高档次最新报道,再对比自己的研究,达到知己知彼,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领域认知能力和研究工作优化能力。

      “读进去,走出来”,在宁波材料所开展实验过程中,我坚持精读,但又多了几分思考和辩驳,学会了吸收文章中的养分来滋养自己的“钙钛矿”。坚定、珍惜,在追光途中逐渐成长。

      基础搭建平台,细节出分

      失败是实验的主旋律,而成功是千百次失败摧残后的产物,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不放弃。不过,除了不放弃,我觉得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的是要接受失败。任何失败,其中蕴含的机理才是真正需要追求的细节,或许细节中的科学问题造就的是更大的突破。

      我的研究课题是“晶体生长调控和缺陷调控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结合文献调研和方老师的指导,我聚焦在铅盐添加剂,并合成了诸多铅盐。

      当时,我发现合成的铅盐溶解性有限,只考虑了效率提升,认为可能不适合作为添加剂。方老师分析后打破我对添加剂的固有认识。之后,我将吡啶羧酸铅引入钙钛矿中,大幅度提升了结晶性能和稳定性。

    付圣在实验室

      实验前期,我总走不出怪圈,由于忽略了内部因素,失败的实验往复尝试。在导师点拨下,我开始将所学的半导体理论知识同器件参数进行结合。如此,我对问题有了更深层地理解和掌控,也更加懂了兵家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除了实验细节外,科学方向的细节思考必不可少。

      海量文献调研基础上,需要对学科领域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大领域飞速发展,锚定自己的研究特色至关重要。而科研方向的细节需要褪去焦躁、免去浮尘,扎根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同时关注领域大趋势。不能长期待在舒适圈,要在疾风骤雨中前行,在雷电交加中坚定,在山花烂漫时眺望。坚守本心、戒骄戒躁,紧抓细节、持之以恒。

      勇于挑战,集思广益

      科研之路有时一路平坦,有时重重打击,成功后不自满,失败后不气馁是良药。大胆猜想、细心求证,在长期积累和探索中构建知识体系和科研观。

      碍于眼前的平坦,而忽略远方的美景会错失良多;困于眼前的“高山”,而忽略了“攀岩”的淬炼和乐趣,永远只能止步不前和怨天尤人。

    付圣在工位

      做实验时,钙钛矿脆弱和不稳定性让我挫败感倍加,但是方老师的一句“如果稳定了和高效了要你干啥”点醒了我。在优化中聚焦无机钙钛矿相变,从微观变化扩展到宏观调控,深入研究后别是一番滋味。再跳出舒适圈,深入分析难点,攻克乃还、趣味横生,我更加坚定了这条追光之路。

    付圣毕业论文答辩现场

      五年期间,实验室送走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师兄师姐和师弟师妹,我感受到传承,也体会了“新鲜”的别致。

      记得刚刚回所开展实验时李晓冬师兄、吴玉雷师兄的细心指导,每次实验后与万里师兄、小辉师兄和张文晓师姐的一起探讨,我们可能针对某个细节问题“吵”得热闹,但静下来总结思考时,实验更加明晰,很多深层次问题均得到改善。

      导师是我们科研和生活的灯塔,实验室师兄师姐是我们科研一线的战友和陪伴者。每次交流后总会给我启迪,他们经验和指导及时归正我前行的路,在前行时不再孤单,远方也更加充满期待。还有,多学科交叉是我们材料创新的关键,有时候器件层面结合材料的声光池热电等性质,也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集思广益,科研充满精彩和惊喜。

      常怀感恩,抱有家国情怀

      常怀感恩,细品生活。从科研小白,到读博生涯画上句号,正因为身边有老师、同学、亲友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逐渐明晰远方。或许他们只是做了平凡的事情,但在我的追光途中是不平凡的元素。

    付圣(右四)毕业论文答辩合影

      人生最重要的是情怀:家国情怀。

      科学的意义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祖国和人民生活带来便捷性和实用性。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吴孟超院士的救死扶伤和淡泊名利,深深触动着我。我们作为科研人员和新时代青年,更要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己任,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米粒之光汇聚,才能照亮前进的路。

    付圣(左四)毕业论文答辩合影

      科研长路漫漫,埋头沉思前行,抬头发现已是远方。可能春光明媚,可能暗潮涌动。我已整装再出发,心怀家国,继续扬帆远航。

    责编 :李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