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人物

国科大鸿雁舞蹈团:翩若惊鸿,舞动科研!

  •   中国科学院大学鸿雁舞蹈团(以下简称“舞蹈团”)是学校特色社团之一,它的各项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

      “翩若惊鸿,舞动科研”,每双舞鞋都是一段记忆,抹不掉,吹不散。穿着精致服装,伴着音乐起舞,享受舞台灯光,舞蹈团的奇妙旅程开始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鸿雁舞蹈团2021民族民间舞舞蹈专场。

      提及为何参加舞蹈团,2021级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王蔚青表示,“我非常喜欢跳舞。高中和大学时,我都是校舞蹈团成员。虽然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压力比较大,但我还是想继续留在舞台上。”这是她的初心。

      “想学中国舞,丰富研一的课余生活。”“因为之前没有参加过这类社团,所以想尝试一下。”这是2021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直博生陈一仰和2021级光学专业研究生李珍玲的初心。

      迎新晚会舞蹈团表演《茉莉花开》剧目

      招新结束之后,舞蹈团负责老师牛锡桐会指导新成员排演剧目。日常训练13周,每周六上课4到8个小时,以夯实成员的舞蹈基础和技能。“起初大家并不是很熟,在一起练舞久了,自然就熟络了。”舞蹈团成员们说。

      为了能在迎新晚会上给新同学们带来精彩表演,舞蹈团特意排练了《茉莉花开》曲目。

      检验成果的日子到了。

      “我记得那天特别冷。”回忆起那天的场景,陈一仰满是感慨。即便如此,一站上舞台,她们个个笑靥如花,身着黄绿衣衫,手执油纸伞,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冷风没有吹散她们心中的热忱,她们把最美的笑容留给了观众,把最美的表演留在了台上,把最美的回忆放进了心间。

      2021年秋季学期,牛锡桐和成员们编排了《茉莉花开》《洛水佼人》《相和歌》《太阳》和《乐天舞》五支剧目。她们带着初心来到舞蹈团,在这里收获技能、友谊和成长。

    舞蹈团排练《洛水佼人》

      舞·成长

      “就是喜欢跳舞呀,就是喜欢……”2021级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付兴悦从小接触舞蹈,到如今走上科研之路,舞蹈陪伴了她数不清的日日夜夜。

      “指导老师会教大家跳汉唐古典舞。”汉唐古典舞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的汉、唐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为代表的乐舞文化传统和明、清以来发展成熟的戏曲舞蹈形式为支点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

      “舞蹈中的姿势,主要来自史籍典料中记载的舞姿、出土的汉化砖等,每个动作都有考证。”聊到汉唐舞时,付兴悦化身为小小“科普家”。

    《提灯数风华》专场剧目汉唐古典舞《乐天》

      对美的欣赏,在成长中悄然改变着。

      从前,付兴悦眼中的舞蹈之美,是那些目不暇接的舞蹈动作,而如今,“我喜欢上了舞蹈背后的故事,也更关注舞者在跳舞时融入的情感。”

    付兴悦在排练

      成长路上,舞蹈团成员还需要处理好学习与跳舞的关系。

      “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该跳舞的时候好好跳舞。”王蔚青的生活,自律而充实,舞蹈团的训练从不缺席,训练结束后还有时间就去学习。舞蹈既是爱好,也是她释放压力的途径,更是成长路上的慰藉,“平时学习累一点也会觉得很值得。”她微笑着说。

      舞·蜕变

      舞蹈是藏在肢体里的语言,跳舞就像用脚步丈量梦想,每个动作都是一个字,组合成舞蹈这首美丽的理想诗篇。

      “舞蹈演员的形体经过长期训练会变得很挺拔,跳舞时灵动飘逸的舞姿加上舞者的神韵,显得整个人闪闪发光。”王蔚青说起舞蹈时,眼神里有光。

      陈一仰自称“门外汉”,一开始对舞蹈之美是欣赏,是领悟,是享受。加入舞蹈团后,她对于舞蹈之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种破茧成蝶的魅力。”

    《丝路·寻》专场剧目古典舞《绿带当风》中舞者展示“形体之美”

      蜕变的不仅是对美的理解,还有对科研生活的节奏把控。如何分配好时间,在2021级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研究生迟翔予看来:“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好  自己的时间,提高效率。舞蹈并不是单纯的消耗时间,它可以释放情绪,分泌多巴胺,收获快乐。”

      因为同样的热爱,这群人在雁栖湖畔结缘。她们会为同伴无法上台而难过,也会为即将到来的共同排练而提前开心。一舞尽兴,在平衡学业与爱好、在寻找友情的道路上,鸿雁人有着自己的答案。

      不忘初心、无声成长、共同蜕变。春去秋来,舞蹈团鼓励着一代代国科大学子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此刻回到最初的问题:你学习舞蹈的初心是什么?答案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在舞蹈团的日子,成员已经用曼妙的身姿回答了。

    《雁过南湖》专场剧目东北秧歌《火辣辣的爱》

      舞·坚守

      2019年,牛锡桐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编导和执行导演,负责海淀区的排练任务,与国科大150名师生在天安门共同完成对祖国的献礼。“在这150名师生中,有鸿雁舞蹈团的身影。”牛锡桐想起那段深刻回忆时,脸上带着微微笑意。

      鸿雁舞蹈团成立于2015年。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在,牛锡桐和“小雁子”们共同成长。“起初是一些选修课上的同学,下课之后仍然留在教室练习,而我也在一旁继续指导。久而久之,课余时间自发训练的同学越来越多,便有了成立舞蹈团的想法。”同学们对舞蹈这份诚挚的热爱,成就了鸿雁舞蹈团。

      弘扬科学与艺术精神,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人文素养,宣扬民族文化魅力,演绎中国民族舞蹈与古典舞蹈之美,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展现当代科研学子的精神风采。这是鸿雁舞蹈团的宗旨与追求,也是牛锡桐一直以来的坚守。

      在牛锡桐的带领下,鸿雁舞蹈团在美丽的校园里洒下了训练的汗水和泪水,也留下了欢声和笑语。

      从最开始的茫然,到后面的怡然,再到真正蜕变成为舞蹈艺术的表演者,这是成员们经过不断的奋斗与努力换来的成长。“小雁子”们跳舞时认真且执着,学习的方法也很严谨,比如一些同学会非常认真的按拍子画舞谱记术语,这种“较真儿”的态度在牛锡桐看来,非常可爱。

      通过排练,“小雁子”们的舞蹈水平不断提高。每年离开雁栖湖校园的前夕,“小雁子”们都会呈现一台精彩绝伦的舞蹈专场。这也是鸿雁舞蹈团一直以来的文化传承和优良传统。

    牛锡桐和学生们

      “只要有学生愿意学,我就会一直教下去,这是我作为舞蹈教育者的使命。”看着在科研工作中优秀的同学们,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也同样能够散发光芒,她的心中满是欣慰。

      翩若惊鸿来,似是雁归去,这是牛锡桐和“小雁子”们的故事。在这里,她们写下初心,镌刻成长,完成蜕变,也铭刻坚守,未来的故事还将继续……

    责编 :李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