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得遇良师,春风化雨——我和柳林涛老师

  • 编者按:柳林涛是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与创新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学生眼中的他,是解意春风的鉴赏家,是沉醉数学之美的科学工作者,更是善教的大导师…让我们跟随笔者的文字,走近柳林涛和学生的故事。  

      “在早春时节,这种微寒的风你们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好呢?”

      “记得小学那会读冰心的诗集‘井栏上,听潺潺山下的河流——料峭的天风,吹着头发;天边——地上,一回头又添了几颗光明,是星儿,还是灯儿?’那时候啊,不明白这‘料峭’什么意思,就翻书查阅批注,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老师还记得这么清楚,诗句信手拈来,您当时喜欢文科还是理科呢?”

      “其实文科、理科成绩都不错,但是我更喜欢数学,想通过数学来做一些事情。我现在的体会是数学是美的,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在工作中也能感受到快乐。你们也要注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研究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我们踏青路上与柳老师的对话。

    课题组东湖踏青

      柳老师是一位纯粹的科研工作者,从标准时频变换理论的提出到广泛应用,海空重力仪的研发到成功验收、产品化,这其中遇到多少难题,但是柳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坚持着科研的理想。柳老师常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要能够坚持,挺过去了,就可能会迎来好的结果。

      在平日的科研工作中,柳老师给了我们相对自由的科研环境,激励我们学习和创新;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柳老师则会耐心指引。记得当我写学术论文害怕文章被拒会时产生了很多疑虑,柳老师鼓励我要自信,要勇敢迈出这一步。柳老师说写学术论文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被拒也是正常的,老师也经历过。现在想想,很多科研上的难题都离不开柳老师的指导与鼓励。

      柳老师待人温和、乐于分享,是良师亦是益友。每当自己有新的想法时,他就会及时给学生讲解;学生如有疑问,他也会耐心解释,直到我们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外出时有一些感悟,他会及时与我们交谈,告诉我们,趁着年轻要好好努力。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使心通其意。导师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一点一滴皆是收获。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敬爱的导师——柳林涛研究员,感谢您的悉心教导。

    责编 :韩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