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无用之美

  •   “有用”是件特别有用的事。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最理想的状态是箭无虚发地直击主题,所做即有所得,反馈迅速。

      就好像,一登上体重秤就有语音读数,斤两毕现。

      我就是这么被体重秤上的数字吓了一跳,“沉重得非常扎实”。

      朋友来献计献策,他报了健身课,非常“有用”,一周“瘦掉”8斤,脸紧致了一圈。抠门的我从未这么斩钉截铁过,缴费上课,一气呵成。能不能瘦?能瘦多少?多快能瘦?我迫切看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教练没有回答,但我已率先勾画了蓝图,一个月要减掉几千克,兑换成一周几节课,在有氧和器械上挺过几十分钟。

      一日七八次,饮食运动前后,穿脱外套,就要上一次秤,几日下来,我对每件衣服净重几何了解透彻;逡巡超市货架,摩挲心爱的薯片、甜点包装,直到盯着卡路里数,暗自换算一番后不舍离开。

      如果眼神有杀伤力,我早已能把体重计剜出来一个洞,谁让那个数字就是不动。

      假使这是一篇小学生作文,此处就该茅塞顿开般升华主题了。

      但生活显非如此,执迷于数字,我经常给自己加练,于是折腾到膝盖受伤,只能先去康复训练,减重进展因此放缓。饶是如此,那个理想的数字还是我不变的绮梦,我要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走神儿,仿佛健身房的镜子有魔力——镜子中的我,一旦达到另一个标准,就能自动走向另一段人生;要么心系没做完的工作,直到被教练狂骂,姿势不标准。

      他指导里的每一个肢体名称,我知道自己都有,毕竟只要健全,都缺不了。但我找不到他说的部位,更不知如何调动。教练重复“不要想着计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要训练的肌肉上,感受它”。听起来玄学,我并不虚心,只是想着课程昂贵。但神奇的是,真的可以找到,心神越静越能感受到肌肉纤维的牵引与拉伸。仿佛与身体的若干细胞开了一场共振的狂欢,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单纯的,不靠体重秤示数降低就能实现的快乐。

      锻炼后也太过疲惫,实在无法骑车,照既定计划,快速骑行15分钟我即可返家继续工作,但这时只能坐公交车,这是我最近第一次尝试公交车,透过朦胧的车窗玻璃,黄澄澄的灯光自带柔光。连续几个月早出晚归,我像一只灰头土脸的耗子,每天穿行在城市的隧道里,沉默打洞,只见过白天黑夜与地铁里炽亮的白光,从未见过一次像样的街景,银杏在我做那些有用之事时偷偷开了,开盛了,也开败了。

      或许,无用的事也有很美的一面。揣着这样的想法,我散步在落叶满地的小径上,抬头一望,这一株是母树,满地有银杏果,枝叶相对繁茂,但树叶低垂,并不全心全意挺直。分银杏树的“公母”,这是一位朋友传授的秘诀,也是我最近获得的最“无用”但“最美”的知识。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责编 :张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