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明德讲堂】孙家洲教授为国科大学生讲《史记》

  •   10月3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明德讲堂,主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讲座主要围绕“读《史记》”与“学《史记》”两部分,以导读的形式展开,援引丰富材料、各种观点,未窥《史记》之全貌,但发听者之深情。

    讲座座无虚席

      第一部分孙教授以王鸿泰说“时风”诉当下读书风气,而后以曾国藩读史之法导引大家读史时要经以穷理,史以考实。首先,孙教授从《史记》成为西汉朝廷议事的“要务”这一历史奇观,分析它独特的吸引力,然后点出《史记》继承了开创于《春秋》的“微言大义”的史学传统。最后,孙教授高度评价了《史记》作者司马迁领先于时代的史学观念:司马迁表达观点时而隐晦,时而慷慨激昂,其客观公正超然的态度,与西方历史观有根本的不同。

     孙教授评价司马迁史学观念

      同时,孙家洲教授就如何读《史记》给出了四条建议:首先,读《史记》要读懂《史记》所梳理的三千年历史脉络;其次,要读懂司马迁的“笔法”与“寄托”;再者,要读懂“人心”与“人性”;最后,要带着自己的感情,甚至是激情去读。

     推荐参考书目

      讲座第二部分侧重探讨《史记》体例与特点。孙教授讲到,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发表自己的一家之言,而这种一家之言,往往隐含在叙事之中,所谓“寓论断于序事”。孙教授说:“这就需要读者成为司马迁的知音,把司马迁的真实感情挖掘出来。”为讲解《史记》体例,孙教授首先分析了司马迁的人生悲剧与其批判锋芒的关系,又以《史记》中对刘邦、韩信、桑弘羊的描写为例,赞美了司马迁“不奉承”“不隐恶”、尊重历史的“实录”与批判精神。同时,孙教授指出司马迁以“太史公曰(我太史公要发评论了)”的名义评价苏秦、蒙恬,表现了《史记》“褒贬千古,议论纷发”的特点。

     《史记》“褒贬千古,议论纷发”的特点

      之后,孙教授又举司马迁特别褒奖伍子胥、侯赢等“忍辱负重”之人的例子,影射太史公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个人悲剧。接着孙教授又以项羽、信陵君宴请侯赢等为例,指出《史记》以人为中心、突出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写作风格。最后,孙教授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不断的场景转移、镜头切换和特写人性的高超写作技艺。  

      孙家洲教授言谈风趣,诙谐幽默,见解独到,举例过程也是循循善诱,使原本枯燥的学术问题生动形象,不时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例如中国以士农工商,为什么要重视经济制度和商贾人群等问题,孙教授均一一耐心解答,引得在座同学进一步深思,也激励了在场同学学习《史记》,品读《史记》的激情。

     现场同学踊跃提问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