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等学者访问冰冻圈实验室

  •   7月12日—18日期间,应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以下简称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冰冻圈实验室)邀请,瑞士伯尔尼大学物理研究所教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工作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2017年度中科院PIFI(CAS President'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Initiative)计划国际访问学者Thomas Stocker来访冰冻圈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

      7月13日和14日Thomas Stocker教授分别做了题为“The bipolar seesaw: A simple but powerful concept”和“ Communicating climate science: Making it simple and relevant”的学术报告,来自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兰州大学等单位的8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冰冻圈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主持。Thomas Stocker教授的第一个报告从大洋环流、气温响应、南极和格陵兰冰芯研究、Dansgaard-Oeschger事件等几方面,揭示出南极和北极气候变化的跷跷板现象;随后,通过最简化模型模拟两极的跷跷板现象,刻画了所有的D/O事件,并从WAIS冰芯研究中得到南极气温变化滞后于格陵兰约200年的科学结论。最后又简单介绍了RADIX(Rapid Access Drill for Ice eXtraction),这是一种极地轻便快捷的冰芯钻取和分析的最新的技术,已经于2017年夏季在格陵兰EGRIP营地进行试验,并将应用于2018/19年南极野外考察。Thomas Stocker教授的第二个报告主要介绍了其和冰冻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联合主持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时的相关工作,讲述了如何搜集、统一、协调、解疑各国科学家的不同观点,如何将科学报告中复杂的科学问题简化为浅显易懂的摘要报告,如何在科学家和政策决策者之间搭建桥梁,如何进行最大范围、最大力度地科普宣传。报告结束后,Thomas Stocker教授与现场参会人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此次报告会有效地提高了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对极地地区大气温度、温室气体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的认识,拓展了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

      随后,冰冻圈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向Thomas Stocker教授介绍了实验室概况,参观了实验室各类分析仪器,并进行了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相关的具体的合作交流与讨论。

      7月16—18日期间,Thomas Stocker教授在李传金副研究员的陪同下,到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就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的模式研究,尤其是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进一步深入讨论,进行合作研究。

      Thomas Stocker教授1987年获得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伦敦大学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夏威夷大学获得研究职位,1993年开始就职于伯尔尼大学气候与环境物理学院院长、教授,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和环境物理学研究,发表180余篇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研究论文,非常熟悉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前沿进展,了解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热点,在气候变化检测归因、未来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Thomas Stocker教授1993年荣获瑞士国家科学基金的国家Latsis奖,2006年获Versailles大学(法国)的Honoris Causa博士奖,2009年荣获欧洲地球物理联盟(EGU)颁发的Hans Oeschger Medal奖章,Thomas Stocker教授还是美国地球物理联盟(AGU)、欧洲学术联盟、美国气象学会等会士。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