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美国Loyal Trust Bank创始合伙人、董事兼首席风险官杨一民博士为经管师生做报告

  •   6月27日,经管学院举办思危大讲堂,邀请美国Loyal Trust Bank(鼎信银行)创始合伙人、董事兼首席风险官杨一民博士为国科大师生带来题为“《信用评级理论,资本损失分布,回复率理论和流动性理论》——如何从数学和理论的角度来看待风险和银行的巴塞尔协议”的学术报告。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但囿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学术界的现有研究还较为有限。本次报告中,杨一民博士基于在业界中的实践经验,以巴塞尔协议为主轴对他在信用评级理论,资本损失分布,回复率理论和流动性理论领域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杨一民首先回顾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23年银行业出现的“扰动”,从对硅谷银行信用挤兑事件的分析出发,引入了资本的概念,并基于此提出了信用风险,介绍了信用风险的两个核心概念:违约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

    IMG_4027.JPG

    杨一民作报告

      银行通过基于违约率PD的信用评级管理信用风险,常见的信用评级方法包括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体系下的跨周期评级(TTC)和时点信用评级(PIT)(例如KMV模型等),但是这些评级方法存在评级标准或评级结果随时间而变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杨一民提出了Time-Consistent(时亘)评级方法,这种通用的方式克服了传统评级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违约损失率LGD的研究相对违约率PD而言较少,衡量LGD主要有三种思路:评级公司所使用的假定流程的方式(Process-Specific)、银行所使用的假定分布的方式(Distribution-Specific)以及假定违约的方式(Default-Specific),而由于违约损失率LGD存在Bi-Model的特性,因此上述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杨一民提出了基于行为(Behavior-Specific)的回复率理论。并在这种回复率理论中引入了CCM(Credit Corrosion Measure)因子以衡量“信用违约率的高峰”。此外,杨一民还介绍了他对资本损失分布和流动性理论等的探索和通用数学公式的推导。

    微信图片_20230628102617.jpg

    现场交流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向杨一民请教了若干学术研究问题在业界中如何实践的问题,杨一民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杨一民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逻辑清晰的讲解,使师生受益匪浅。


    责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