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传真

“影行之光”摄影协会参观卓筒井遗址

  •   2019年12月3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影行之光”摄影协会的十余人前往遂宁市大英县,参观了被誉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卓筒井遗址,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影行之光”摄影协会的一行人员走进了陈列馆,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制盐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卓筒井的介绍,讲解员的讲解细致到位,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与讲解员沟通交流。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知道了卓筒井的基本原理,都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卓筒井的原理现在看来很简单也很原始,是利用古人舂米时的杠杆原理,通过人的足踏来带动一个钻头上下运动,从而达到打井的目的。卓筒井充分利用了四川境内特有的楠竹(一种粗如碗口大小的竹类植物),将竹节淘空,形成一“筒”,筒筒相连,既起到了固定井壁的作用,又方便淘取钻下的泥石。

      在听完讲解后,大家跟随讲解员来到了位于陈列馆后方的卓筒井遗址。卓筒井的工艺流程包括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共五个步骤,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每步流程的遗址。并有幸参观到了汲卤的整个流程,两位老人动作熟练,操作规范,打出盐卤后,大家也都品尝了一下这种天然的盐卤。

      在参观完整个遗址后,“影行之光”摄影协会在遗址前合影留念,结束了一下午的短暂行程,通过此次参观,大家都纷纷感叹古人的智慧,这也激励了光电所研究生们,在今后科研的道路上能不畏困难,勇于攻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编 :杨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