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传真

西安光机所多名研究生荣获2017年中国科学院奖教学金

  •   近日,中国科学院前沿与教育局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冠名奖学金奖教金的评审结果,西安光机所多名研究生获奖。

      西光所博士生陈徐(范文慧)、李曼曼(姚保利)、席江波(汶德胜)、姚献坤(刘雪明)等4名博士生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周兴(姚保利)、梁健(任立勇)、韩小祥(刘雪明)、师恒(刘朝晖、梁雁冰)、夏璞(刘学斌)、江宝坦(邱跃洪)、郑向涛(袁媛)、荆楠(李创)、贺全龙(陆敏、王鹏飞)等9名博士生获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杨松林(阮驰)、张新(杨小君)、刘欢(程光华)等3名硕士生荣获大恒光学奖学金优秀奖。2017年,全院110余家培养单位共计300名研究生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300名研究生获朱李月华奖学金,15名研究生获大恒光学奖学金优秀奖。

      陈徐,2012年在郑州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我所攻读光学硕士学位;2014年硕转博,师从范文慧研究员,主要开展太赫兹波段超材料功能器件研究。在学期间,创新性地开展了石墨烯与环偶极子共振太赫兹超材料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Optics Letters;提出并设计了太赫兹波段的超灵敏探测器件,具有高品质因数以及超高灵敏度,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提出并设计了太赫兹波段的多频吸波器件,实现了太赫兹波的多频高效吸收,在太赫兹电磁信息接收、光谱探测与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搭建了飞秒激光微加工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微结构的加工制作和测试表征;搭建并优化了飞秒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产生太赫兹波系统,实现太赫兹频谱覆盖范围优于10 THz。以第一作者在Optics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主持完成中科院研究生社会实践资助专项1项。

      李曼曼,2012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保送至我所攻读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姚保利研究员和严绍辉副研究员。主要开展特殊模式光场与微粒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理论发现了各种偏振光聚焦光场不但能稳定捕获非球形粒子,还可以很好地控制粒子取向;理论预言了反常非光轴取向光学自旋矩的存在,使得沿垂直光轴方向旋转粒子成为可能;系统研究了涡旋光束偏振态对粒子运动的影响,发现粒子绕光轴做轨道运动的同时还做非轴向自旋运动。通过分析焦场中微粒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不仅加深了光束与微粒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还对光学捕获和光学微操纵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目前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A, Optics Expres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4篇文章被Virtual Journal for Biomedical Optics转载。应邀为Optics Express等期刊审稿人。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席江波,2008年在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入所攻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9月转博,师从汶德胜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目标检测及处理技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公派赴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联合培养,外方导师为Okan K. Ersoy教授。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祖同奖学金特别奖、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已发表国际刊物及会议论文5篇,其中SCI期刊1篇(Applied Optics),EI期刊3篇,EI会议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参与完成国家863课题2项,其他各类研究项目4项。席江波是我所首个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得院长奖的博士生。

      姚献坤,2012级光学专业硕士,2014年转博,师从刘雪明研究员。主要开展了光纤激光和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在学期间,创新性地提出了多种谐振腔结构的碳纳米管锁模光纤激光器,实现了多种类型的脉冲输出;首次采用本征态分析方法研究了无序非厄密光学晶格中不同光子带光束的传输特性。相关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 Applied optics等期刊。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中国科学院各类奖学金奖项的获得激励着我所师生继续拼搏创新,再创佳绩!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