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传真

中科院微生物所三位院士荣获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 近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田波、郑儒永和方荣祥三位院士,被授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们对中国植物病理学研究事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福建农林大学谢联辉院士

    田波院士简介:

    田波,1931年12月生于山东桓台,病毒学家。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兼任武汉大学生科院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4至1979年研究了病毒与高温对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的作用,发现病毒感染后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产生耐病性而不发生退化。所提出的无病毒种薯生产方案,在我国广泛应用。1980年开展亚病毒研究;1983年在国际上首次报导用病毒卫星防治植物病毒病获得成功,转让给日本一家公司;用所设计的切割马铃薯类病毒RNA的核酶基因转化马铃薯,可阻断类病毒复制,获得抗病马铃薯。1989年涉足医学病毒,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癌组织中发现抗原肽与热激蛋白gp96的复合物,证明gp96及其N端蛋白有佐剂功能,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研究了SARS和艾滋等病毒融合蛋白的7肽重复序列与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所设计的一种三螺旋蛋白高抗艾滋病毒。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郑儒永院士简介:

    郑儒永,1931年1月生于香港,女,真菌学家。广东潮阳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真菌植病研究室(微生物研究所前身)工作,师从我国著名真菌学家戴芳谰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贯致力于真菌系统的合理化与完善,研究小煤炱Meliolales、白粉菌Erysiphales和毛霉Mucorales等目真菌多年。对我国白粉菌目的有关属种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白粉菌目的所有属的全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澄清和订正了许多国际上有争议的问题,1985年发表了一个较为合理和接近自然的白粉菌属级分类系统,受到国际公认。与其他人合作在白粉菌的种和种下级分类中纠正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大种倾向和寄主范围过大的不合理现象,并于1987年主写了我国的第一本真菌志《中国白粉菌志》。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高等植物中的内生毛霉和首次报道了我国特有的人体病原毛霉新种和新变种。共著书10本(主作4本),发表学术论文101篇(主作69篇)。曾以第一获奖人在1984、1987、1989年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另在1987年以参加者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集体项目)。1982年获中科院京区直属单位“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8年获中科院京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中科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方荣祥院士简介:

    方荣祥,1946年1月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完成了花椰菜花叶病毒(新疆株)和水稻黄矮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确定了植物弹病毒负责细胞间运动的蛋白。研制成同时抗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在种植时间和规模上曾居国际领先;同样的策略还用于抗病毒辣椒的研制。在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分析和改造了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研究结果被广泛应用;阐明了利用人工小RNA抵抗植物病毒侵染的新策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1987年以来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责编 :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