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国科大开幕

  • 第37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于3月23日至3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据悉,该大赛已连续两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大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承办。

    本次大赛以“发现 创新 责任”为主题,包括封闭答辩与评审、公开展示与交流、科普报告会、圆桌峰会、中外教师论坛、英才计划展评、创新体验活动、颁奖晚会、颁奖活动、高校参观体验等环节,旨在引领广大青少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的美好生活,通过创新大赛活动感受追逐科学梦想的成功与快乐。

    大赛日程

    大赛选手报到 秦领摄

    圆桌峰会 宫泽摄

    22.15万名青少年参加,1954项作品参评

    据统计,今年北京市共有22.15万名青少年参加了大赛活动,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17%,各区上报参加本届大赛的初评作品达1954项,其中竞赛项目941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66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竞赛项目150项、青少年科技创意竞赛101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696幅,并同时要评选优秀科技辅导员15名。决赛期间,竞赛类项目将按照13个学科进行公开展示和答辩,由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参评项目进行分类评审,现场评出各类奖项。

    外籍选手遍布11个国家,“国际范儿”十足

    参加本届大赛的选手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捷克、丹麦、以色列、马来西亚、俄罗斯、南非、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11个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15个代表团,国际及港澳台代表共87人,其中成人35人、学生52人,共有参赛项目33项。选手均由本国国家级赛事选出,项目水平出色。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大赛邀请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6支国家代表队参赛,促进相关国家青少年的科技交流。

    本届大赛继续延续国际化评审,邀请到3外籍评委,分别是马萨诸塞州科学与工程大赛主席巴纳斯·巴克斯特·芒台斯、哈佛医学院的约瑟夫·米切尔·祖罗、芬兰STEM教育的领军人物尤哈·奥基南。三位评委除评审工作外,还会在“英才计划展评与交流”环节与我国青少年科技人才交流互动,鼓励并为他们未来的参赛提出宝贵的建议。

    参加比赛的外籍选手 秦领摄

    两场院士科普报告

    本届大赛的重要活动项目和亮点之一,是3月24日晚19:00开始的两场院士科普报告。届时,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周琪院士,将分别做题为《探索物质最基本的结构 ? 粒子物理研究》和《神奇的干细胞与再生》的科普报告。

    王贻芳院士和周琪院士均是国科大岗位教授,王贻芳院士同时还是国科大本科生科学家班主任。

    王贻芳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周琪院士

    布局北京怀柔科学城,打响人才储备攻坚战

    “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市正在布局的三大科学城之一,已成为新的国家综合科学实力的新高地。目前,怀柔科学城正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合作,建设大科学装置,依靠这些大科学装置,支持建立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据了解,怀柔科学城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同时建设四区:科学教育区、科研转化区、综合服务配套区、生态保障区。其中,科学教育区位于怀柔科学城北部,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建设。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已有八千余名师生入驻,而科研转化区,已有中科院12个研究所22个项目,其中15项投入运营。

    作为第36、37届两届大赛的主办地,怀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为激励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的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放飞科学梦想、投身创新实践,本届大赛特设立“怀柔区科技创新奖”,奖励5个项目的作者,由怀柔区政府领导为获奖者颁奖。

    连续两次承办大赛,这所大学离科学最近

    2016年3月25日至3月27日,第36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今年的第37届比赛,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连续两年作为承办高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经教育部批准,国科大从2014年起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

    截至2016年底,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学本科生1058名;在学研究生4.54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1%;在学外国留学生1321人,来自89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873人,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校有专任教师442名,岗位教师2599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721名,其中院士283人,博士生导师6432名。

    国科大具有一流的科研实践环境,拥有中科院114个研究所作为其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布在各培养单位的3个国家实验室、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以及众多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为学生培养提供了宏大的科研实践平台。

    基于这样广阔的科研实践平台与浓厚的科教融合氛围,国科大已承办过多次科技创新活动或赛事,包括第16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国科大2016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

    增加“创新体验活动”专区,首次开展“英才展评活动”

    本届大赛增加了“创新体验活动”专区,包含的项目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方法类、工具类、材料类。项目所需的背景知识主要以展板、视频等形式呈现,参与活动的观众为全体参赛选手及部分怀柔区学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分组进行体验。

    活动项目的主题紧扣当前社会热点,并与青少年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帮助活动参与者了解活动项目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大赛期间将首次举办“2017年英才计划(北京)—中外拔尖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会暨英才展评活动”。会上,将有代表中国参加享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2017年美国ISEF大赛的北京地区学生代表、“一带一路”等国家的外籍优秀学生代表、英才储备学生代表等分别介绍项目并接受外籍专家点评和现场交流。

    活动还将邀请具有ISEF大赛丰富经验的外籍专家分享国际顶尖科技赛事的评审标准、项目答辩要求、赛事筹备等方面的建议。

    注:“英才计划”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主要任务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项目、科技社团活动、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活动。

    邢华明 摄

    关注大赛,关注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精彩

    本届大赛将通过“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官方微信平台进行全程追踪报道,并在学生科技网及时更新活动信息,突出活动亮点。同时依托科普网站“蝌蚪五线谱”、“科通社”微信平台,“科学加”APP、《科技生活》周刊等,打造大赛微信、微刊、微博、微视一体化新媒体“微平台”,及时向公众分享大赛动态资讯,宣传推广活动内容,展现科学内涵和人文精神。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