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次举办元旦“跨年盛典”

  •     2016年12月31日23:59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前广场人声鼎沸,近3000名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倒计时,迎接2017新年的到来。

        2017年1月1日00:00

        雁栖湖校区响起了九声悠远肃穆的铜钟声,每一声都翻滚着厚重的历史,激起深沉而宏大的回音,刺破黑色的穹幕,传向遥远的深空。

     

        2017年来了。

        钟声过后,全场爆发的欢呼声

        点燃了雁栖湖寂静的夜空。

        “新年快乐!2017,你好!”


    2017,敲响通往未来的钟声

        一座庄重古朴的铜钟,六位特殊的“时间使者”。

        2016年12月31日,跨年之夜,国科大首创新年钟声跨年盛典,在新年零点时刻,在现场同学的倒计时中,六位“时间使者”将敲响国科大雁栖湖校区钟楼的铜钟。这六位“时间使者”分别是国科大招收的第一届台湾学生李岳龙博士、国科大化学专业在读留学生申京受、国科大中丹学院的博士生曹明晶、国科大公管学院的硕士生莫媛、国科大物理专业本科生陈坦以及杨国强副校长。

     
        李岳龙博士对国科大有着特别的感情,为了能参加今天的盛典,特地将所有出差行程顺延到了元旦之后,只因他“对国科大这个学校特别有感情、爱得深沉”;韩国留学生申京受十分热爱中国文化,汉语讲得很好,为了今晚的敲钟活动,他特意郑重地换上了一件胸口标有自己祖国——韩国国旗的外套;莫媛是公管学院的“能人”,既能发论文拿奖学金,又能组织策划各种活动;曹明晶是学生工作与志愿工作的代表人物,同时她的科研工作也十分杰出;本科生陈坦则是2015-2016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

        钟声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九声钟声,既蕴含着“天长地久”的意思,又有着“无限”“邃远”“通往未来”的寓意。

        2017年1月1日零点三十分钟,新年钟声跨年盛典在同学们的载歌载舞中结束。

        钟声归于寂静,时间仍在行走。但钟声所传达出的力量已经融入了人们的心扉,国科大将带着这份感动、这份鼓励,开启2017年的征途。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年钟声跨年盛典

    2016年12月31日 20:30—23:30 国科大博士合唱团2017新年音乐会 杨天鹏 摄

    2016年12月31日23:30 国科大英文版宣传片首映 秦领 摄

    2016年12月31日23:50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主题演讲 苗光耀 摄

    2016年12月31日23:59 全场新年钟声倒计时

     2017年1月1日00:00  “时间使者”敲响新年钟声 杨天鹏 摄

    2017年1月1日00:05  “写给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明信片投递 杨天鹏 摄

    2017,因为你我,在一起

        霓虹灯下,原本冬季凋零的树木,变得格外炫目亮眼,仿佛枝头上挂满了七彩的树叶,又仿佛树梢燃起了彩色的火焰。灯光的装饰下,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满是节日浪漫欢悦的气氛,有了别样的生机。

        国科大钟楼在霓虹灯的勾勒下,如同穿上了新衣,轮廓分明、活力四射,愈显高大与雄伟。一束束灯光从钟楼顶上射出,直指天空,如同钻石划破了黑夜,成为了雁栖湖畔一道明媚的夜景,分外突出。


        2016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新年钟声跨年盛典在雁栖湖校区盛大举行。这项活动是国科大首次举办,今后将作为校园文化传承下去。

        从12月31日20:30开始,跨年盛典在博士合唱团的歌声中开始,持续到23:00,同学们的热情丝毫不减。23:20雁栖湖校区西区广场站满了前来聆听钟声的学生。接近零下10℃的气温,并没有冰冻住同学们的激情,大家的欢声笑语、热情舞步反而点燃了夜晚的寒冷孤寂。

        2017,因为你我,在一起;国科大,因为你我,更加精彩。


     2017,因为热爱,在一起

        晚20:00,国科大博士合唱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年音乐会演出前的准备。

        来自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兰晋泽、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琚兴铭、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蔡焕、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刘佳坤是合唱团的“F4组合”。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刚入学就加入了博士合唱团(简称“博合”),走到了一起。


        “国科大有太多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刚研一,加入博合以来,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因为热爱科学走到了国科大,现在又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走到了一起”,琚兴铭说道,“在合唱团这个大家庭里,几乎每天都会有温情的故事上演。其中,最令我感动和敬佩的是林玉赤老师。林老师是博合的指挥,她已经60多岁了,但她却仍然坚持着对音乐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有时候,我们一排练就是一整天,每每我们感到很累很苦时,看到林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并且还要一点一点指导我们这些非专业队员的每一个动作,我们心中就又会充满干劲。”

     
        新年音乐会近3个小时的演出,20多首曲目的演绎,台下却是几个月的辛苦排练。起早贪黑、记谱背词、频繁地辗转于雁栖湖校区和中关村校区之间训练,这些都是合唱团的常态。这个合唱团被称为“全国最高学历的合唱团”,尽管队员都是未经过专门音乐训练的学生,但是表现却是不凡。

        “我在博合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团员,每一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能在严格的训练之下坚持下来,非常的不容易。我非常喜欢国科大的教学氛围,所以愿意奉献到博合的事业中去。因为热爱,我们走到一起;因为热爱,我们与国科大博士合唱团在一起!”林玉赤老师说道。

    林玉赤老师


    2017,因为理想,在一起

        12月31日晚,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中零零星星还坐着自习的学生。平时每天都十分拥挤的阅览室,在跨年的这天显得空旷了不少。孙静静、尚佳欢、尹胜明是当天值班的图书馆助理,在大家都和朋友一起去聆听音乐会的时候,他们依然默默坚守在图书馆。


        孙静静是国科大材料学院的研一新生,她的培养单位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来到国科大一个学期后,她感到周围学霸很多,压力有些大。“和我的本科生活比起来,研究生阶段更加要求主动地学习,要学会追问,不能只看到课本上的内容。国科大的学习氛围很浓,老师都是科研界的大牛,而且都很和蔼可亲。来到国科大后,我感到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学习上、生活上都比以前更加奋进了。”

        谈到新年理想,她说:“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多看些文献,把学业更好地完成。现在我主要的方向是空间光学,希望以后能继续在这个方面学习与努力。”

    正在值班的尚佳欢(左)和孙静静(右)苗光耀 摄


        当问到元旦假期她打算做什么时,孙静静说:“元旦要好好复习啦,之后就有考试了。不过一会儿图书馆闭馆后,我会和室友一起去参加跨年典礼,场面一定很盛大~”

        来自四川的尹胜明是国科大电子学院的研一新生,培养单位是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国科大和我预想中的一样,甚至更好!尤其是教授《小波变换与滤波器设计》课程的彭思龙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彭老师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取得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每到课间他就会讲很多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他去莫斯科大学时候的故事,他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对科研、对人生的一些理解等等。听了他的故事后,我们备受激励,眼界开阔了不少。这些都是书本上不会有的内容,我觉得受益匪浅。”

    尹胜明尹胜明
        尹胜明的学习方向是声纳,他的理想是以后能投身到水声工程事业中去,毕业后继续留在研究所工作。他坦言自己现在并不着急找女朋友,因为和理想在一起,不孤单。

        而在新年音乐会的现场,也有这么一群小伙伴,因为相同的目标和理想,走在了一起。

        孙晓烨、陈尧、王佳瑞、王琳他们都来自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平时他们都经常在一起上课、学习、玩耍,很快就成为了要好的伙伴。作为研一新生,他们在国科大生活了一学期后,内心充满感触。“雁栖湖风景美,科研氛围浓,更重要的是遇到了学术和灵魂上的导师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四人纷纷谈起自己对国科大的感受。

                          孙晓烨、陈尧、王佳瑞、王琳(从左到右)


        “今天的跨年活动太棒了,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我们之前都领到了未来明信片,把自己满满的愿望都写了进去。虽然从入学到现在,在国科大只待了四个月,但我已经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很高兴能来到国科大这个平台,觉得自己能到这里,真棒!”孙晓烨说道。

        秉承“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中科院有117个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有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研究所,也有位于新疆、青海、云南的研究所,天南海北,都遍布国科大学子的足迹。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这是丁仲礼校长在元旦致辞中对同学们的期待。因为理想,全国各地怀揣着科学梦想的青年汇聚于此;因为理想,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共同为新年到来欢呼。因为理想,2017,我们在一起。

    2017,因为未来,在一起

        新年钟声敲响后,董亦楠和父亲站在“未来邮筒”旁留下来一张特殊的合影。

        董亦楠是国科大招收的首届本科生,目前学习材料学专业。这学期的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的安排,她将将即刻起身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简称“哥大”)进行半年的访学。而她的爸爸妈妈特地来学校陪她过新年,为她送行。

        董亦楠对下学期的出国交流充满了期待:“希望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美的风景,打开眼界,为将来的科研道路奠定基础。”

    丁校长与陕西新生董亦楠亲切交谈 (2014年)丁校长与陕西新生董亦楠亲切交谈 (2014年) (左一:董亦楠,左三:董亦楠的父亲,右一:丁仲礼)

        2014年,她怀揣着心中的梦想踏入国科大的大门。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她发生了许多改变。“我感觉得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素养方面,还有思维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两年来,我遇到了无数美好的人和事物,也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

        来自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赵亚溥研究员是令董亦楠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在材料力学的期中考试中,赵老师出了一道文献中的错误公式让大家证明,看似十分困难,但其实只要经过仔细的推演就可以发现这公式根本不对。“赵老师通过这件小事告诉我们,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十分重要。在那之后,我就养成了批判性的思维,不再一味地肯定书本、文献中的内容,而是常追根刨底地询问为什么。”董亦楠说道。

    2014级本科生董亦楠与父亲在未来邮筒旁合影 杨天鹏 摄
        尽管很遗憾没有领到限量版的“写给未来明信片”,但是董亦楠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她说她打算在哥大交流时多接触一些专业相关的领域,然后再确定将来要具体从事的方向。未来,董亦楠打算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研究所或者大学工作,边搞研究边当老师,向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的人传授知识。

        国科大2016级本科新生朱尚、王琪也有着类似的感悟。“国科大压力很大、作业很多,但我们却能从中学到很多。以前高中时我们就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到了大学之后,我们才发现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的是需要自己去主动地思考。”来自山东的朱尚说道。

        老师除了在学业上对学生有所引导,在人格上也影响着学生。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冯琦研究员就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时刻感动着学生。“为了认识课堂上的学生,冯老师特意找每一个人都要了一张照片。之后,冯老师只要看到你就知道你是谁了”,来自云南的朱尚感动地说道,“在国科大,自己改变了很多。很多思维方式、学习方法都有了变化。”

        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可能会随着成长而改变,但不变的是理想。报考国科大的学生大多数心中都有着一份从事科学工作的理想,正因为这一理想,我们走到了一起。

        未来不远,因为有着对未来的憧憬,有着对未来的希望,我们所有人一路坚持到了现在。国科大“写给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明信片活动,就是想让大家给未来一个许诺,让大家能追赶着自己的目标,抵达到梦想实现的未来。

        2017年1月1日零点过后,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写好的明信片投入到“未来邮筒”中,之后明信片将被收藏进国科大校史馆,等待若年后主人回到母校寻找“初心”再行启封。2017年,2017张“未来明信片”将承载着国科大学子的未来梦想,一同扬帆远航,驶向未来。

        2017,因为未来,我们在一起!

    责编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