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国科大首届果壳读书节落幕

  •     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玫瑰,象征着绵绵不绝的爱意。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有着这样一个传统:相爱的人们在“读书节”互赠书与玫瑰,表达对智慧的崇尚,对知识的热爱。而如今,起源于西班牙小镇的这一浪漫传统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的校园。

    从2016年起,国科大有了“读书节”

    预热:现场分发玫瑰鲜花

        2016年5月29日下午1点,国科大首届果壳读书节2016“爱读”征文颁奖典礼在玉泉路校区人文楼举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何林、国科大党委副书记马石庄出席本次活动,国科大2014级本科生康磊主持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开始前,会场的志愿者将新鲜的玫瑰花分发给每一位来宾。教室里花香书香交相萦绕,现场气氛在一片喜悦温馨中逐渐升温。


    2014级本科生康磊主持颁奖会

    回顾:历时5月精彩瞬间

        自今年年初“爱读”征文活动启动至今,果壳读书节系列活动历时5个月,共收到参赛作品294个,其中最长的论文体书评两万多字,而最短的实验型新诗仅九字。“爱读”服务组成员共18人,评审团24人,而参赛师生近300人。

        这5个月里,在复活节举办的“寻找消失在图书馆的彩蛋”活动,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使用图书检索系统;“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当天举办的“换书集市”和“电子书推广”活动,让不少爱书之人收获颇丰;而“521粉笔涂鸦”活动,则让国科大的校园成为五彩缤纷的创意园地。其中“果壳良品”社团同学协作完成的《I Reading——书中的梦幻之树》巨幅粉笔画、国科大研究生周婧郁同学的3D效果粉笔画《大地的裂口》都令人印象深刻。

        爱读服务组摄制的“爱读”活动花絮则绘声绘色地回顾了这场“属于书虫的盛会”,再现创意作品交流会的精彩瞬间,参赛同学、评审团成员、服务组的老师、同学们在镜头前回顾活动中的点点滴滴。Avalon漫研社社长刘孜铭说:“虽然在复活节活动当中因为经费原因没能给大家准备真正的彩蛋,还好大家收到明信片也很开心。”评审团的同学则半开玩笑地说:“为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着想,请大家下次不要交两万五千字的文章了。”负责活动系列报道的学生记者则说:“在筹备阶段同学们集思广益,有时甚至争论起来,但是经过互相磨砺、彼此配合,最终活动的效果却令人感到十分惊艳。”创意类作品获奖者袁雪同学则说:“我们都体会到了完成一个作品的成就感。我很能体会每一个参赛选手那颗渴望被认可的心。我想,无论结果如何,因为‘爱读’,我们都已值得!”

    颁奖:文采创意交相辉映

        本次2016“爱读”征文活动分为长书评、短书评和创意类三个类别,其中长、短书评作品分为两轮评选,第一轮由学生评审团20人盲选,第二轮由来自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媒体的专家评委。综合两轮评分,最终确定奖项。而创意类作品的评选则通过举办创意作品交流会的形式进行。作者讲演说明各自作品,观众现场投票决定奖项。

        本次征文活动中,刘烨同学的《莫扎特在等着我》、曹志强同学的《<谈吃>的百味》、谢本壹同学的纸雕作品《白夜行》分别获得长书评、短书评和创意类组别的一等奖,张旭成等6位同学获得二等奖,陈晨等10位同学获得三等奖,佟艺辰等16位同学获得优秀奖。漫研社等5家学生社团获得国科大首届读书节优秀组织奖。

        专家评委、《中国青年报》阅读版编辑方奕晗在评审意见中对一等奖长书评、刘烨同学的作品《莫扎特在等着我》盛赞道:“作者视野开阔,引经据典,深入剖析荒原狼的人性与狼性,并且‘到艺术中寻求解脱’。能看出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本质有着长期的思考,形成了独到的见解。这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前不久杨绛先生离世,而“爱读”征文的获奖长书评中,刚好有一篇是在阅读杨先生的作品后写成的《<干校六记>:活着,真好》。专家评审给出了这样的评语:“好文章的秘诀就是写矛盾,比如这篇,抓手就在于艰难世事和平和心态之间——为什么杨绛先生能‘笑着写’,而‘我’却会‘哭着读’。写清楚这件事,文章的感慨才不会流于表面,不会空泛地谈论感动。”科苑学子的人文素养可见一斑。

    致辞:“马叔”谈为什么“读”

        为获奖同学颁奖后,被同学亲切地称为“马叔”的马石庄副书记登台致辞:“今天,我想谈谈我们为什么‘读’。我不同意有些同学认为可以随意读的观点,我们要读的是‘书’。”


    “马叔”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而不是读朋友圈

       “我们因网络的发展而兴奋。中国的第一封E-mail就是从这个院子里发出去的,我们是中国第一批有电子邮箱的人。”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影响了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作者群体——人人都能写书,粗制滥造的作品也因此铺天盖地而来。

        他反思“世界是平的”这句网络时代的流行语,提出“读书需要眼光”“读书方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读书方法上的建议,推荐同学们读名著:“没读过这些名著,你读书时就会缺乏‘味觉’——每本书都有酸甜苦辣,但是你品不出来。”名著当中,则推荐多读历史和文学,还可以有选择地读一些哲学,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读完这两本书,你就至少找到了一个背景。”【“马叔”讲话全文附后】

    分享:何林讲述钱学森的故事

        在本次活动中,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何林老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读书报告——《钱学森的故事》。讲座中,何林老师用珍贵的史料,丰富的细节从“意志和信念”、“成就和贡献”、“学风和境界”三个方面讲述了钱学森先生工作和生活的轶事,精彩的报告令人不禁思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科研,如何报国这些大问题。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他的父亲钱均夫就专门建议他要多读中国历史和传统书籍:“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熟悉一个民族的历史,就会培养起对民族更加强烈的感情。”这也与马石庄副书记建议同学们多读历史名著的建议不谋而合。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何林 与同学们分享了读书报告《钱学森的故事》

    交流:师生座谈思维交锋

        精彩的报告后,何林老师与学生代表毛盛开和刘烨同学一起,展开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读书的讨论。

        首先是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如何选书的建议。何林老师说:“爱阅读是一件好事,但如何选书也是一件更要思考的事。要形成自己的阅读取向。”而本次征文中表现突出的刘烨同学则推荐微信公众号“书单来了”,建议大家在阅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毛盛开同学则幽默地说自己选书首先看书的装帧。

        毛盛开是学生评审团的负责人,也是国科大诗社“青社”的社长。他本身博览群书,文笔也是一绝,但因为担任评审的负责人,而主动退出了评选。他在发言中指出了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文章都会用这样的开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翻开一本书’,还要手捧一杯咖啡,配上鸟语花香、舒适的环境——同学们找一个下午读书居然是这么困难的事情!”他引用格非在《博尔赫斯的面孔》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读书的记叙:假期一群人关在宿舍里只管读书,又逢狂风和骤雨,既毫无拘束,又轻松惬意。


    2014级本科生毛盛开说, 他理想中的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第二个讨论的主题是未来的图书馆。毛盛开引用博尔赫斯那句著名的“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说自己心目中的图书馆充满各种精灵鬼怪,所有你能想到的事情都能在这里发生。刘烨则希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变得更加个性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图书馆。何林老师则介绍目前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已不仅仅是保存、管理、推广传播图书,而且要努力成为人们活动的文化中心。

        讨论最后,何林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苦难辉煌》这本独具特色的党史书籍,并当场背诵了书中印象深刻的段落。他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参与读书交流活动,未来的工作生活需要同学们拥有出众的口才表达等综合能力。“生活中应该不仅有苟且,也有诗和远方。希望同学们全面成长,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他还用自己学生时代一次读武侠小说的亲身经历,幽默地告诉同学们读书也要有节制:“我非常佩服金庸先生,但我有一次假期中日夜颠倒地读了一部《笑傲江湖》,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不要再看金庸先生的作品了,因为我怕再看就入了迷,不能自控。”

        本次颁奖典礼的最后是游戏与抽奖环节。奖品是北京联合出版社赞助的未读·探索家畅销科普系列《无言的宇宙》、《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与废墟为伴》、《世界重启》、《发现的乐趣》、《迷人的材料》和《<星球大战>里的科学》等畅销科普书籍。下午4点半,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热烈掌声中,首届果壳读书节宣布落幕。正如主持人康磊所说,“爱读”颁奖仪式并不是读书活动的终点,后续还将举办读书讨论活动。请保持对“爱读”活动持续关注!

    附马石庄副书记讲话全文:

    4G时代为何要读书?

        今天我想谈谈我们为什么“读书”。我不赞同有些同学说的,可以“随意读”的观点,我们要读的是书,不是BBS上的帖子,更不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的“鸡汤”。

        我们曾因网络的发展而兴奋。中国的第一封E-mail就是从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院子——玉泉科教园区里发出去的,我本人是中国第一批有电子邮箱的人,那时审核资格很严格。但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是从读书开始的。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在经历突如其来的信息浪潮之后,又回归到读书。


    马书记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显然,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了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80后、90后、零零后。对于现在很多孩子来说,读书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再比如读“音乐天书-乐谱”,本应是一件愉快的事,但对于今天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恐怕每个琴童背后都有一段血泪史。

        网络的发达也使作者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读的书是能写书的人写的,是经历丰富、有很高文学和鉴赏素养的人写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积极挑选、认真思考、甚至用尽一生精力来完成的书。但是在网络时代,好像每个人都能写书,不需要门槛,只需要技术,甚至不需要输入法,只要你会复制粘贴,就是今天所说的“攒书”。还有“做书”的说法,就是作者可能完全没有参与写作,比如就像我今天这样在这里讲一通,就能有一份“巨著”出来。

        还有不是书的却可以阅读的内容,比如BBS。可能BBS的排版还不够精美,不太适合阅读,但今天微信上的推送文章遍地都是,这个“不可不读”,那个“马上就删”,其实读过就忘。我不是痴人说梦,也不是鲁迅作品中的“九斤老太”,而是想告诉我们年轻一代,应该对这种免费的午餐保持警惕和清醒。

        现在流行这样的说法:“世界是平的。”网络时代,确实让我们看到世界是平的,今天我们可以实时看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但我认为,“世界是平的”这样的观点反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世界是四维的,何况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甚至更复杂的世界是弯曲的。这里“世界是平的”所说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此时所处的空间,至少有人的地方就不能不问我们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但同时又承载着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读书,要说的有这样几件事。

        第一是眼光。不同年龄段应该选择读不同的书。

        第二是要懂得怎么读书。是从头到尾全读还是选一些章节读?是正着读还是反着读?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同学的书架上,有的书前三分之一是黑的,后三分之二是白的。这当然是因为只读了前三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读到读不懂处就停止了。那么读不懂处还要不要读?是不是前面读不懂后面就读不懂?

        我认为,太阳的光芒不在于它跳出东方的那一刻,而是在天际划出整个弧形和它照亮整个天空。如果单是太阳跳出来的那一刻就把你吓跑了,那你怎么能看到真正的太阳的光芒呢?所以我觉得,没有一本书不能倒着读;当你能把一本书倒着读的时候,也就把这本书读懂了。

        每当有一本书令你拍案叫绝时,那当时一定是和者盖寡。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的东西一定不会有人愿意读。比如我写人要睡觉,那肯定没人读;但如果我写应该如何睡觉,如何达到深度睡眠,如何更高效地睡眠,那很多人就会愿意读,因为要睡觉而看见枕头发愁的人多。所以在读书时,要去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

        也有要少读或最好不读的书。眼下一些咱母语写作社会科学人文方面的书要少读,因为写书的是为了提职,浮躁而没有耐心,没功夫深入思考。到书店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书架上的这类类书籍往往一样厚。这是因为不到5万字不算著作,超过5万字实在写不出。一件简单的事拼命掰开了揉碎了凑字数。

        我这二十几年就读过一本这样的书,名字叫《坏世界》。作者列举了好多人类的坏道理、呆道理,最后就得出结论:这个世界是坏的。世界怎么可能都是坏的?此书不读也罢。作者可以休矣,你的教授不是当上了嘛?!

        第三,要读名著。名著的定义是什么?经过历史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才是名著。现在有很多书单,观察后你会发现中国人与外国人开出的书单中很多都是重复的。这些就是名著。没读过这些书,你读书时就会缺乏“味觉”。就是说每本书都有酸甜苦辣,但是没读过经典书,你就品不出来。

        名著中可以多读历史名著。历史总不是错的,因为它毕竟发生过。还可以多读文学,因为文学写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还可以读一些哲学,最好读哲学史。如果你直接拿一本康德的书来读,很快就会糊涂;如果拿一本叔本华,就更糊涂了。中国哲学史方面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西方的可以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读完这两本书,你就至少找到了一个大的背景。

        还要读一些政治书籍。要读一读马克思。实际上马克思在中国的境遇比在西方并不好多少。我们虽然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但青年一代中很多人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书,你没读过你怎么知道不好?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政治思想的试金石。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排在首位的就是马克思。“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个幽灵是怎么游荡的?青年人不应该好奇吗?

        还要读中国革命积累下来的书,比如毛泽东的书。中国青年不读毛泽东的书,是一种悲哀,也是青年本身的损失。因为能把中国那么复杂的问题说得那么清楚的书并不多。毛泽东的书中读哪些?我推荐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还有《矛盾论》、《实践论》,真的值得读。

        最后,不要指望所有的书都是对的,不要指望所有书都能让你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因为写这本书的人只能表达出他自己的理解。但是,你能在书中找到贯通时空、照亮世界的光芒,书中的思想可以照亮一代人又一代人,将光芒传承下去。关键是你能不能发现这种光芒。

       (这是国科大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教授在5月29日首届果壳读书节“爱读”征文颁奖仪式上的即席演讲,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编 :陈俊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