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海外飞鸿, 竹报平安——国科大留学生海外来信

  • 编者按: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海外疫情日趋严重。据统计,截至2020年初,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已有1000余名同学在海外交流学习,他们的健康情况时刻牵动着亲友和学校师生的心。3月17日,国科大学术副校长吴岳良院士发布《致国科大海外学子的一封信》;3月18日,国际合作处发布《致国科大境外访学交流学子的一封信》。学校积极联系中国驻相关国家使领馆和国际合作伙伴,尽一切努力保障海外学子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近期,国科大不断收到留学生们从天南海北发来的信件,向老师、同学们汇报平安,叙说他们在疫情期间的海外学习和生活情况,记录他们在非常时期的所思所想。以下,为摘录的若干信件内容,愿共克时艰,平安归来。

     

      博士研究生邵福会(培养单位:半导体研究所,留学单位: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

      2020年3月17日12点起法国也开始了戒严,所有的出门活动都要自己准备许可证。这个许可证要用于警察检查时,证明自己的此次出行符合政府给出的出门条件之一。

      在这个时候,全法学联正在招募志愿者,为在法留学生分发大使馆为留学生准备的健康包。想着自己有自行车,可以为附近的同学派送,于是就申请了30个健康包。大概两天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两位工作人员就开车把30个健康包送到了我家楼下。但是因为法国政策影响,志愿者没有办法像工作人员那样有官方的出行证明,所以原本的骑自行车为大家派送的计划就搁浅了。经过讨论之后,还是让留学生来到附近来取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就这样很快,30个健康包被领走了24个。

      大使馆最先要求只给在校留学生提供健康包,后来因为健康包数量比较充裕,大使馆又通知我们可以为在法国的中国毕业留学生和博士后提供。在这期间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有两位已经毕业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他们的家人被医生确诊为疑似病例,但不符合检测条件。他们很着急地联系到我,问我是否可以领取。于是我帮助他们联系到了大使馆教育处的王老师,最后他们也如愿地拿到了健康包。

      我住的公寓是cluster room,和几个外国人合住,他们也是在法国的外国留学生,当我领取到健康包之后,他们表示非常的羡慕,并且说出了“viva China(中国万岁)”。我想在外求学的中国人,都不仅在此次疫情中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还更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的责任心和爱心感到骄傲。按照大使馆的要求,审核申请者身份,每一个健康包都要做到可溯源和追踪,确保将健康包发到需要的人手中。

    邵福会

     

      博士研究生孙井鹏(培养单位:自动化研究所,留学单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我所在的波士顿市从4月6日开始实行宵禁,但是并没有封城,公交地铁还在照常运营。不管他们封不封城,我先封锁了自己,从3月初哈佛大学医学院建议所有实验室远程办公之后就开始在家了,平时也是通过视频的方式开组会,买菜也通过线上购物的方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来自领事馆、学校、老师们、同学们的关心,让我心中充满力量。留学生们建立了互助群,相互帮助,让每个孤单的人不会孤独。各国面对疫情的举措,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状,让人不禁思考,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希望世界范围内的疫情早日结束,我们能如往日般相拥,到那时,让我们一起在天安门看升旗,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哈佛大学一角

     

      博士研究生代琴(培养单位:过程工程研究所,留学单位:美国耶鲁大学) 

      今天已经是2020年4月16日,也是我来美国半年,在家隔离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美国导师出于大家的安全和健康考虑,算是率先要求我们课题组在家隔离的。随后几天,耶鲁大学发邮件,通知有人确诊,我们正式进入work from home阶段。

      那时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去香港超市买储备粮,这个时候戴口罩的人屈指可数。当时网上购买口罩基本可能性不大, 有货的,价格也十分昂贵,不过十分感谢国内学校和祖国,给我们邮寄来了口罩等物资(如图,健康包已在路上),给足了我们安全感,也真心觉得祖国的强大让我们可以在这里小心但无所畏惧地生活。由于我们学校紧挨着纽约,学校还把我们的体育馆改成了方舱医院,以备不时之需。随后两周,超市由于疫情影响不能进货,宣布停业。

      我们深知祖国人民在与肺炎斗智斗勇过程付出的艰辛,因此我们在外格外注意。于是我们开始进行无接触的网上购物,物流虽然慢了很多,但是能到家已经非常不错了。除此之外,国内的亲人、朋友、老师陆陆续续发来问候,很是感动。疫情冷酷,人情更加显得暖热。在网上总是看到中国积极努力地支援各国以及随时准备迎接急需回国的海外学子,我深深被这种大国风度所倾倒,离开祖国这半年,更加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邮寄给我们的口罩

     

      博士研究生刘鹤(培养单位: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留学单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身处纽约市中心,在疫情的影响下,学校早已关闭,这座繁华的城市也安静了下来。目前,美国感染人数已经超过58万,纽约市确诊人数接近11万,数字虽然吓人,但是我和身边的同学都没怎么觉得恐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出门,呆在家好好学习,适当锻炼,度过这段困难时光。我经常会收到国内亲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问候和鼓励,感谢你们,真心希望你们一切都好。同时,也要感谢祖国,国科大和驻纽约总领事馆,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寄来了健康包。

      有灾难的地方往往也充满爱,每天晚上7点,这边的民众会自发地走到阳台、门口,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给疫情期间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以及其他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人们大声欢呼和鼓掌。路边的樱花早已开放,希望疫情早日消散,一切回归正常。

     

    宿舍门口的街道

     

      博士研究生李自强(培养单位:光电技术研究所,留学单位: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好在美国防疫终于趋于严格,关闭学校、禁止集会,也开始鼓励戴口罩(或者围巾)了。不过停课不停学,学校虽然暂时关闭了,文献阅读和仿真还是要继续,每周一次的远程汇报也还是要进行,我们都期待着疫情结束回实验室的那一天。而现在嘛,就只能趁着小区没人的时候,看看西边的白云和明月。

    感谢祖国提供的防疫物资

      博士研究生纪雅敏(培养单位: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留学单位: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德国当前的疫情发展形式不容乐观,我所在的巴登-符腾堡州也属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区域。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自2月28日我所在的卡鲁市出现第一个新冠病例,便决定向外导申请开始居家办公。电脑和网络便可提供足够的办公条件,平时与导师们保持线上交流。

      日常生活状态算是一切正常,除了大概每周去超市囤一次食物,平时我尽量避免与陌生人直接接触。防疫口罩、消毒液等物资都足够,时刻谨记祖国的防疫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外出。在这段日子里,我更加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和关怀。有义达物流公司为海外学子免费提供口罩,前几日大使馆又为我们发放了防疫健康包,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同时,我也参与了防疫物资发放志愿者的工作,也算是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不过,宅家的日子着实是有一些小无聊,自己便想方设法找一些其它能够调剂生活的小事儿来娱乐一下,比如特(黑)色(暗)美(料)食(理)开发,也算是激发了自己的厨艺,以及必不可少的运(减)动(肥)。

      特殊时期,也希望大家做好防疫,身心健康,诸事顺遂! 

     

    校园美景

     

      博士研究生牟楷文(培养单位: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留学单位: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2020年3月初,大家只能居家办公,所以实验进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些影响。目前,德国的超市大部分生活物资供应充足,生活方面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在德国的华人华侨也自发地建立微信互助群,群里的医务工作者义务为大家提供咨询。中国驻德大使馆也通过各地学联将健康包发放给滞留的留学生,我们为身后有强大温暖的祖国感到骄傲。我们会照顾好自己,请老师、同学以及家人们不要担心。

    祖国投递的健康包

     

      博士研究生王宇(培养单位:空天信息研究院,留学单位:德国弗劳恩霍夫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

      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实行居家学习政策,课程以网课的形式进行传授。我所在的隶属于Fraunhofer-IGD的实验室主要以视频软件zoom为载体进行线上的会议和日常的交流。

      在生活方面,目前德国所有非必要场所已经全部关闭,物资供应是非常及时且充足的,物价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受到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小幅波动。

      在大使馆和所领导的关怀下,我也陆续收到了口罩、消毒湿巾等相关的防疫装备。本次疫情作为严重的全球性事件,终将被克服,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保持我们国家青年人该有的精神风貌,争取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护航者。

    居家学习

     

      博士研究生刘亚亚(培养单位:中丹学院,留学单位: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

      丹麦自首例新冠确诊以来,及时采取停工停学,封锁国境,暂停开放一些公共场所等措施,就目前情况看,丹麦控制效果相对明显,形势没有太严峻。

      学校关闭后,学习活动逐步过渡到网上,目前进展顺利。丹麦疫情初现时,我就和家人、朋友,导师等进行了交流,他们建议我储备好食物,尽量少出门,导师更是要求我以中国标准隔离,以健康为中心处理一切事务。在家人朋友的“云”陪伴下,“家里蹲”不仅厨艺大涨、和父母朋友交流增加,还能更好地管理自己。

    系里线上会议

     

      博士研究生王广蕊(培养单位: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留学单位:芬兰气象研究所的北极空间中心)

      芬兰气象研究所的北极空间中心(FMI ASC)位于北极圈标志线以北100多公里的索丹屈莱市(Sodankyla)。也许因为地方太过偏远,新冠疫情对于当地市民的影响微乎其微。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除了参与每周两次的积雪观测实验(见图)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远程办公。目前也在按照外导制定的指导方案开展自己在这边的研究课题。最大的感受是,这边的基础实验设施非常完备,承载的科研任务和国际合作非常广泛,是非常值得来交流学习的地方。

    积雪观测实验场景图

     

      博士研究生杨洁(培养单位:资源与环境学院,留学单位:比利时根特大学)

      由于冠状病毒的全球爆发,比利时政府也发布了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封城禁令,要求学校即刻关闭。迄今,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已通过多所学校的学联组织向中国留学生发放了防疫物资,并开通了电话热线,以解决留学生在抗疫期间的物质及心理需求。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社会各界人民可以共同努力,早日渡过这个难关。

    Coupure校区

     

      博士研究生郭曦(培养单位: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留学单位: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

      西班牙目前是世界上新冠病毒疫情第二严重的国家,究其原因是由于西班牙政府为保证国家经济的运转,未全面严格地实施城市封锁禁令。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当地人民对佩戴口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相信随着国民防疫意识的逐步提高,西班牙新冠病毒疫情终将会得到控制。

      巴塞罗那市的大中小学自3月13日起开始全面停课并关闭学校,授课形式改为网络教学形式。我所处课题组的学术交流方式改成了一周一次的网络视频会议。通过一个月的居家隔离学习生活,已逐渐习惯并适应了当前的工作条件,各项工作正按计划进行中。

     

    居家工作环境

     

      博士研究生朱永可(培养单位:动物研究所,留学单位:俄罗斯谢韦尔佐夫研究所)

      我现在在莫斯科,像大家了解到的一样,新冠疫情初期,俄政府就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联防联控措施来限制疫情,现在的情况是全国放假到4月30日,要求居民在家自我隔离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外出。我现在是在家学习,和国内导师以及外导通过邮件以及电话交流。每天学习之余都会安排锻炼时间,个人感觉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主要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国科大、所里以及使馆通过线上线下对我们留学生提供关怀,在此表示感谢。

     

    大使馆发放的健康包

     

      博士研究生浦探超、刘子维(培养单位:微电子研究所,留学单位: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3月23日晚上英国宣布开始管控社交距离,限制出行。我们从这里lockdown之后,几乎就没有出过家门,出门也会全副武装,相比之下,这里的人就没有任何防护装备,不过超市里还是能感受到他们的担心,还是会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用围巾或上衣捂住口鼻。要感谢这里的快递员和超市工作人员,他们的坚守才让我们在这里能够有充足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消除了恐慌。

    中国驻英使馆发来的健康包

      从英国疫情的爆发开始,就不断的有来自家人,朋友和老师的问候,问我们这里的情况,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说回国才是最安全的。尤其是学校关闭后,所有的课程和会议都改成了在线模式。但国内不断的出现境外输入性病例,长途旅行回国既给国内防疫增加负担,又给自己增加感染风险,所以身边的朋友们大部分选择坚守在这,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也不给祖国添麻烦。虽然实验室都已经关闭,但博士生们每周还是要和导师开组会,会议全都改成了线上,保证疫情没有阻碍任何科研工作的进展。

      就在前几天,收到了中国驻英使馆发放的健康包,我们的健康包比其他国家留学生的要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一些,中国学联的学生们非常负责地将每个健康包发放到每个人手里。我们要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国科大的支持。愿新冠疫情能够尽快结束,全世界都能恢复正常生活。

     

      博士研究生李洋(培养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留学单位: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

      自3月15日隔离措施实施以来,我仅每周出门1次去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街上人员不多,戴口罩的人比之前多了起来。自隔离以来,每天晚上8点,能够准时听到掌声和呐喊声,这是大家在为医护人员加油!4月4日,收到了来自中国驻法使馆的“健康包”以及国内一企业捐赠的口罩,两个字“感动”,这是大爱!在隔离期间,厨艺增长不少,更加自豪的是人生中第一次自己给自己理发,哈哈!留法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和工作,由于我的科研性质,隔离对我的影响很小。因此,科研计划在有序进行,定期(1-2周)与国内导师和国外导师通过视频汇报工作。最后,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恢复世界的生机和活力,全世界人民一起加油!

    来自驻法使馆的“健康包”(左)和国内企业捐赠的口罩(右)

     

      博士研究生闫冠雄(培养单位:水生生物研究所,留学单位:瑞士伯尔尼大学)

      新冠病毒在瑞士蔓延已有一个多月,我目前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在家办公,自我隔离”。每天在宿舍分析数据和撰写论文;每周视频组会;每两周出门补给一次生活物资。简单、规律的生活中,却也有温暖和感动。

      家人、导师、学校和使馆都对我的生活学习状况十分关心。研究所和使馆还给我们发放了健康包,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

      另一件让我感触颇深的事,是疫情初期,我国向意大利提供了医疗物资和医疗队后,与我同实验室的意大利同学对我说,他们非常感谢中国向他们提供的援助。这一刻,我心中满满的民族自豪感。

      我为强大的祖国而骄傲,也必将认真工作,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

    健康包

     

      博士研究生周亚东(培养单位: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留学单位: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米兰电磁感应环境研究所)

      受疫情的影响,研究所暂时关闭,居家学习。由于前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据,科研学习并没受到太大影响,遇到学习问题也能通过网络与国内和这边的外导进行交流。除了学习以外,窗外的蓝天,室内适度的健身,以及认真做饭等也大大丰富了居家生活。在疫情期间,也可以通过网上派送采购生活物资。现阶段生活学习一切正常。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REA 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易冰(培养单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留学单位:日本东京大学)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2020年3月24日官方宣布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30日,周一早上,收到外导邮件暂停实验;4月6日新学期开始,采取网课形式授课;4月8日开始包括东京都在内的7个地区实施紧急状态。4月12日,居家两周后出门买菜,真实地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往日人来人往的街头十分冷清,大多数店铺都已经关门(如图);不过物资并不紧张,日常买菜的超市还是一如既往,供应充足,种类丰富。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大家都回归正常的生活。

    冷清的街道

     

      博士研究生阮仲聆(培养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留学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

      自3月份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新加坡从最初的零星案例,发展到现在每天200例左右,防疫措施也从最初的不鼓励戴口罩、14天隔离假等,升级到一个月强制居家令、公共场合必须佩戴口罩、关闭所有学校、商业区域等极为严格的防疫措施。新加坡国立大学为居家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线上教育资源。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在疫情紧张期间也没有忘记对留学生的关怀,大使馆委托新加坡学联为各个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免费发放了一次性口罩和防疫手册,从物质和心理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相信有祖国作为我们的强大后盾,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驻新加坡大使馆免费发放的口罩和防疫手册

     

      博士研究生苏仁智(培养单位:上海天文台,留学单位: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在刚开始时,人们对疫情的态度很淡然,该聚会的聚会,该溜达的溜达。然而随着疫情的加重,超市里出现了抢购潮,大家恨不得一次性能够买一月的食物,特别是卫生纸长期处于断货状态。好的是除了卫生纸,其它货物都能及时补充。

      现在澳洲政府和百姓也越来越重视这次来自新冠病毒的挑战。于是也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鼓励人们尽量待在家里,教大家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上病毒,建议人们勤洗手,不要参加大规模聚会等。现在进超市前,都有人专门先给你手上喷一些杀菌消毒液,而且在地上都画了一条条线,指示人们按线站位,从而控制好人与人之间距离……

    居家办公、学习

      在这边的中国人防护意识特别强,出门必带口罩,回来必然洗手。我自己在收到最好在家办公的邮件后就一直待在出租屋里,尽量不外出。看文章、写文章都在屋子里,有需要和导师交流就用邮件或者视频会议,偶尔会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

      虽然远在他乡,但国内的老师和朋友都经常关心我的安全,我也经常向他们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几乎每晚和父母视频报平安。现在自己也收到来自国内的爱心口罩,防疫准备做得很充足。另外,祖国的“健康包”也在路上,让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体会到了来自祖国的关怀。最近几天,澳洲感染人数下降得很快,相信这场风波会很快过去,恢复到原有的生活轨道。

     

     

    责编 :余玉婷